首页> 内科> 肾内科> 肾穿刺> 尿蛋白身体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尿蛋白可能会出现尿中泡沫增多、水肿、腰酸、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尿蛋白是指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

1、尿中泡沫增多

如果患者平时喝水较少,可能会使尿液浓缩,导致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高,从而出现尿中泡沫增多的情况。建议患者多喝水,多排尿,有利于改善症状。

2、水肿

尿蛋白可能会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使蛋白质进入尿液中,从而出现水肿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片、氢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局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水肿的情况。

3、腰酸

如果患者存在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从而出现腰酸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环磷酰胺、环孢素、硫唑嘌呤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

4、乏力

如果患者存在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从而出现乏力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美他尼、环戊噻嗪等利尿剂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有助于改善乏力的症状。

5、食欲不振

如果患者存在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从而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环磷酰胺片、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同时,患者应注重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抵抗疾病。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14-07-27 13:56

举报

医生回答(1)

黄窦窦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由于尿中所含蛋白质的数量极微(一般健康成人每天仅排除蛋白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200毫克),常规的尿蛋白定性方法检查不出来(为阴性),所以临床上习惯地称正常尿液为无蛋白质。如果超过了上述标准,用常规尿蛋白定性可以测出,就称为蛋白尿

2014-07-27 13:5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蛋白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 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 症状起因:一、由于肾小球的疾病,使肾小球滤过膜或电荷屏障受到破坏,就会有大量血浆蛋白被滤入尿中,而出现蛋白尿,称之为病理性肾小球性蛋白尿,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性等。 二、病理性尿蛋白除了肾小球性蛋白尿外,还有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肾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在病理状态下,肾小管重吸收蛋白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多见于肾小管及间质的疾病。溢出性蛋白尿是由于病理状态下,血浆中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大量增加,且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进入尿中,形成蛋白尿。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严重挤压伤等疾病。肾组织性蛋白尿指肾组织的蛋白质进入尿中或肾组织在病理状态下向尿中排泌蛋白质。

  • 可能疾病: 中毒性肾病 子痫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

推荐医生更多

夏群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