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囊肿性痤疮什么药
补充说明:囊肿性痤疮什么药
a******W 2014-07-27 17:2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囊肿性痤疮可以考虑使用夫西地酸、克林霉素、阿达帕林、异维A酸、曲安奈德等药物进行治疗。囊肿性痤疮是一种严重的痤疮类型,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皮肤科医生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夫西地酸
夫西地酸适用于囊肿性痤疮的治疗。该药物具有抗菌的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生长。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应遵医嘱进行。
2.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可用于囊肿性痤疮的治疗。其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腹泻、恶心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处理。
3.阿达帕林
阿达帕林适用于囊肿性痤疮伴有炎症的情况。此药能调节表皮细胞分化,减少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及阻塞毛囊口。用药期间要注意皮肤保湿,避免干燥和脱屑。
4.异维A酸
异维A酸主要针对严重且难以治疗的囊肿性痤疮。其可调节毛囊及上皮组织结构,减少油脂分泌,促进角质正常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因为本品有致畸胎作用。
5.曲安奈德
曲安奈德主要用于囊肿性痤疮伴发感染的情况。其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以免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囊肿性痤疮患者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同时还要调整饮食结构,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小米粥、蔬菜汤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芥末等。
2024-02-29 00:1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中医认为是肺胃有热,肝气郁结,内分泌失调所致。西医学则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一是内分泌失调,主要是雌、雄激素比例失调;二是皮肤得不到及时清洁而使毛囊角栓堵塞毛孔;三是皮脂腺分泌旺盛;四是痤疮丙酸杆菌和螨虫合并感染。
2014-07-27 17:22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痤疮有多种发病因素,其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明了。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内微生物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痤疮与性内分泌有密切的关系,青春期以前极少发病,性功能丧失或减退的人如古代宫廷被阉割的太监不发病,性功能降低的人,如应用睾丸酮可促使胡须的生长和痤疮的发生,用促皮质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疾病时,常引起痤疮性皮疹,女性在月经前常有痤疮发作。妊娠期痤疮症状减轻等。不论男女都有雄激素和雌激素。分泌性激素的器官在男性为睾丸及肾上腺;在女性是卵巢、胎盘及肾上腺。雄激素和雌激素在男女体内有不同比率,比率的改变可能使痤疮出现。皮脂腺的发育和皮脂的分泌也与雄性激素增加有关,其中以睾酮增加皮脂腺活动性作用最强,孕酮与肾上腺皮质中脱氢表雄酮(DHA)也参与作用,后者在初期痤疮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睾酮在皮肤中经5-α还原酶作用转化成活性更高的5-α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引起皮脂分泌增多,产生又浓又多的皮脂,不能完全排泄出去,渐渐聚积在毛囊口内,同时毛囊导管也因雄激素作用下而过度角化,毛囊壁肥厚、阻止皮脂排泄,毛囊壁上脱落的上皮细胞增多与浓稠的皮脂混合,成为干酪状物质,栓在毛囊口内形成粉刺,以后暴露在毛囊口外的顶端渐渐干燥,又经过空气的氧化作用,黑色素的沉积,尘埃的污染而变色形成黑头粉刺。毛囊中存在的痤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卵圆形糠疹芽孢菌,特别是痤疮棒状杆菌含有使皮脂分解的酯酶,毛囊内的皮脂被脂酶分解而产生较多的游离脂肪酸,这些游离的脂肪酸能使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非特殊性炎性反应,当粉刺壁的极微的溃疡及游离脂肪酸进入附近真皮后,再加上黑头粉刺挤压附近的细胞,使它们的抗菌力下降而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引起炎症,于是病人发生丘疹,脓疱、硬节、结节及脓肿。 近年来有人认为本病与免疫有关,其患者的体液免疫中,血清IgG水平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增高。痤疮棒状杆菌在患者体内产生抗体,循环抗体到达局部参与了早期炎症的致病过程。 关于微量元素与痤疮的关系。近期有人证明痤疮患者锌低可能会影响维生素A的利用,促使毛囊皮脂腺的角化,铜低会削弱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等。总之,痤疮患者微量元素锌、铜、铁低下,锰升高可使体内脂肪代谢、性激素分泌受到一定影响,加上皮肤抵抗力低下,可能与痤疮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遗传也是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上述因素外,多吃动物脂肪及糖类食物,消化不良或便秘等胃肠障碍,精神紧张,湿热气候等因素对痤疮病人可以有不利的影响,矿物油类的接触或碘化物、溴化物及某些其他药的内服也可加剧痤疮的恶化。
就诊科室: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