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脑梗塞后遗症流口水怎么办
补充说明:脑梗塞后遗症流口水怎么办
a******W 2014-07-27 17:5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脑梗塞后遗症流口水可以考虑针灸治疗、口腔肌肉锻炼、抗胆碱酯酶药物、肉毒毒素注射、神经调节技术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通常由专业中医师操作。此方法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因脑梗塞引起的面部肌肉麻痹所致的流涎现象。
2.口腔肌肉锻炼
患者可采用鼓腮运动、吸吮动作等方式锻炼口腔肌肉,每日多次进行。这些训练能够增强咀嚼肌的力量及协调性,从而减少吞咽障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3.抗胆碱酯酶药物
此类药物如利血平片、盐酸苯海索片等可用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这类药物能增加纹状体乙酰胆碱含量,提高其活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有利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言语能力,进而减轻流涎症状。
4.肉毒毒素注射
肉毒毒素注射是将适量的肉毒杆菌毒素注入到异常活动的肌肉中,一般每3-6个月一次。该措施通过暂时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减弱或消除过度活跃的肌肉收缩,适用于治疗面肌痉挛导致的不自主流涎。
5.神经调节技术
神经调节技术包括电刺激疗法、经颅磁刺激等,需在专业人员监督下执行。这些方法利用外部电流或磁场作用于大脑区域,改善受损神经元的功能,对于脑梗塞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患者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也有助于预防脑梗塞复发。
2024-02-23 13:5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腔隙性脑梗死(IacunarinfarCTion)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壳核、尾状核、内囊、丘脑及脑桥等。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它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终末支。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腔隙性脑梗死为直径0.2~15毫米的囊性病灶,呈多发性,小梗死灶仅稍大于血管管径。坏死组织被吸收后,可残留小囊腔。
多发人群:成年人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10000元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