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尿床遗传
补充说明:尿床遗传
a******W 2014-07-27 20:56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尿床可以考虑行为疗法、中药调理、膀胱功能训练、遗尿报警器、遗尿贴等方法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行为疗法
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方式,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此方法旨在改变患者对尿床的认知和态度,减少因心理压力引起的夜间遗尿。
2.中药调理
由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差异开具方剂,通常包括补肾益气、固涩止泻类药材,服用周期一般为数月至半年不等。传统中医学认为尿床与肾虚有关,因此选用具有补肾作用的药物可改善相关症状。此外,这些草药还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3.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涉及一系列锻炼膀胱容量和控制力的方法,如定时排尿和盆底肌练习,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此措施有助于提高膀胱肌肉收缩力及储尿能力,从而减少夜间失禁次数。适用于存在膀胱过度活动或神经源性膀胱等潜在病理状况导致的遗尿现象。
4.遗尿报警器
遗尿报警器是一种便携式设备,当检测到尿液时会发出警报声,提醒患者起床排尿。家长需要定期监测孩子的排尿情况并调整闹钟时间。该设备通过声音刺激的方式唤醒睡眠中的孩子,使其养成规律排尿的习惯。使用前需确保电池充足且传感器位置正确安装。
5.遗尿贴
遗尿贴是一种外用产品,含有活性成分,通过皮肤吸收发挥作用,通常需连续佩戴数周至数月。遗尿贴中的活性成分为生物反馈制剂,能模拟中枢神经系统对膀胱的信号传递过程,从而改善遗尿症状。适合于轻度至中度的夜间遗尿患者。
建议家长关注孩子日常饮食,限制摄入利尿饮料如咖啡和碳酸水,以减少夜间尿频的发生。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当运动也有助于改善遗尿问题。
2024-02-04 03:11
举报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为避免孩子夜间熟睡后不易醒,白天应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中午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饭菜中少放盐,少喝水,少喝汤。父母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 ,如果遗尿病症严重可以到当地中医院进行治疗。
2014-07-27 20:56
举报向医生提问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约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瓣膜)、膀胱炎、神经原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