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尿崩症病例
补充说明:尿崩症病例
a******W 2014-07-28 10:3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尿崩症是一种由抗利尿激素缺乏或缺乏效应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下降而引起严重多尿、烦渴和频尿的疾病。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障碍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该激素反应低下,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所致。这使得体内水分通过尿液大量流失,引起高渗性脱水。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极度口渴、频繁排尿、夜尿增多以及每日尿量超过3000毫升。此外还可能伴随体重减轻、疲劳、头痛、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
确诊尿崩症通常需要进行血液电解质分析、尿液分析、禁水加压素试验、颅脑磁共振成像等检查项目。其中禁水加压素试验旨在评估患者对禁水后的抗利尿激素反应。治疗尿崩症的目标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并控制尿量。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利尿药如去氨加压素片、鞣酸加压素注射液等,以增加尿液浓度;补充电解质平衡剂来纠正低钠血症。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限制盐分摄入,以免加重低钠血症。定期监测尿量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身体状况稳定。
2024-03-09 06:11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好由于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常轻度升高,因而兴奋口渴中枢,患者因烦渴而大量饮水,喜冷饮.如有足够的水分供应,病人一般健康可不受严重影响.但当病变累及下丘脑口渴中枢时,口渴感消失,或由于手术,麻醉,颅脑外伤等原因,病人外语意识不清状态,如不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可出现严重失水,血浆渗透压与血清钠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 尿崩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与多饮,起病常较急。
2014-07-28 10:38
举报向医生提问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