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神经外科> 脑干出血> 脑干出血护理办法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脑干出血的护理需遵循卧床休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原则。若病情有加重迹象,应立即就医。
1.卧床休息
患者应立即平卧位,头部抬高约30度,使颅内压降低,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脑水肿。因为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任何原因导致的脑干缺血、缺氧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保证脑部供血量充足。
2.控制血压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使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等来控制血压,通常建议每天至少测量两次。脑干出血多由高血压引起,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再次出血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减轻脑水肿,缓解头痛、呕吐等症状。
3.预防并发症
定期翻身拍背,每小时一次,以防褥疮发生;定时做肢体伸屈运动,以免肌肉萎缩;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可采用间歇导尿法,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由于脑干出血后会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误吸而引发吸入性肺炎以及窒息等情况发生。另外长期卧床不动可能会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4.营养支持
提供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少量多次进食,避免一次性过量摄入。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利于机体恢复,但需注意不能过量摄入以防加重胃肠道负担。
5.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脑干出血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适当的关心和鼓励能够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有助于康复过程顺利进行。
在脑干出血的急性期,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疗团队的紧急处理,包括颅内压管理、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等。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023-12-27 23:36

举报

医生回答(1)

郑嘉怡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预防要注意提供安全、舒适环境 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中,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55%~60%,限制或减少人员控视,每日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一次。

2014-07-28 11:3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脑干出血 (桥脑出血)

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其预后差,病死率高。其脑干出血量在15ml以下的,死亡率17.1%左右。脑干出血量在15ml以上,死亡率 81.8%左右。其中脑干出血量超过20ml以上的死亡率更高。出血量较少者(6~9ml左右),一般在大量应用白蛋白1~2周左右,意识障碍多有恢复,脑干功能障碍明显好转,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在中等量脑干出血(10~14ml左右)、症状较重者,大剂量持续应用白蛋白一般在3~4周左右,部分病人生命体症渐趋于平稳。

  • 症状起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脑干出血多由高血压导致基底动脉中央支破裂引起。往往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引起昏迷,可立刻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数小时内死亡;水平眼球运动受累而垂直眼球运动佳,有的病例可以出现眼球上下跳动。对侧眼球出现5秒间隔的游动。病又往往出现四肢瘫,去大脑强直。有时可以出现中枢性高热、呼吸异常。出血可破入四脑室,血肿向腹侧扩展,导致居中的固定瞳孔,小的基底部出血可引起“闭锁综合征”;未累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小出血常常没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 可能疾病: 小儿原发性脑干损伤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脑出血 脑胶质瘤 高血压性脑出血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脑外科、急救、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王智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倪少滨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徐立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