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 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正常值

精选回答(3)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精通内镜下操作、治疗,已开展胃、肠镜近9万例,小肠镜、胶囊内镜千余例

提问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比值正常值分别是1.7-10.2μmol/L、0.86-1.0μmol/L。

直接胆红素是由间接胆红素进入肝脏后合成的,是胆红素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一般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出来。其正常值和间接胆红素的比值一般是1.7-10.2μmol/L。如果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比值大于1.0μmol/L,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等,可能会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进而导致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比值升高。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熊去氧胆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比值小于1.0μmol/L,可能是肝脏出现问题,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熊去氧胆酸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7-22 02:30

举报

万志超 主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擅长:心血管方面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中医亚健康疾病:颈椎病,腰椎病,中风偏瘫,脑梗塞,儿童营养不良的治疗与身体调理。

提问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于: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具体的治疗方法,还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才能确定。

2018-11-18 04:48

举报

董丽燕 主管护师 抚州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妇产科,内科各种疾病,传染性疾病护理。

提问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问题,考虑目前到医院做肝功能检测,提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比值出现异常症状,考虑只要转氨酶以及总胆红素在正常范围之内就提示,并没有出现肝脏损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最好清淡饮食为主,同时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食物,更不可以喝酒的,定期到医院做肝功能检查。

2018-10-16 16:40

举报

医生回答(2)

姚李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是血液学检查中的一个指标,用于评估肝功能和胆汁代谢情况。其正常范围可能因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异。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可用于黄疸的分类诊断。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及儿童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约为0.5,而成人则为1.5。对于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偏高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偏低的新生儿,可通过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建议定期监测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以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对于新生儿,应密切观察黄疸症状,及时就医。

2024-03-10 13:42

举报

许倩倩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原理:
(1)改良咖啡因(J-G)法的原理: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产生偶氮胆红素;在同样条件下,游离胆红素需有加速剂使胆红素氢键破坏后与重氮试剂反应。咖啡因、苯甲酸钠为加速剂,醋酸钠维持pH同时兼有加速作用。抗坏血酸(或叠氮钠)破坏剩余重氮反应,终止结合胆红素测定管的偶氮反应,防止游离胆红素的缓慢反应。加入碱性酒石酸钠使最大吸光度由530nm转移到598nm,非胆红素的黄色色素及其他红与棕色色素产生的吸光度降至可略而不计,使灵敏度和特异性增加。最后形成的绿色是由蓝色的碱性偶氮胆红素和咖啡因与对氨基苯磺酸之间形成的黄色色素混合而成。
(2)胆红素氧化酶法的原理:胆红素氧化酶(BOD)催化胆红素氧化,生成胆绿素,后者进一步氧化生成淡紫色化合物,在450nm波长比色,吸光度的下降值(△A)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呈正比。

2014-07-29 09:1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核黄疸 (胆红素脑病)

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

  • 症状起因:胆红素能紧紧地结合在血清白蛋白上,不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只要白蛋白上有胆红素结合位点就不会引起核黄疸。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浓度低或血清中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的物质,如游离脂肪酸,氢离子,某些药物包括磺胺药,头孢菌素和阿司匹林,均可增加核黄疸的危险性。早产儿由于血清白蛋白浓度低而处于核黄疸的危险之中。在饥饿,败血症,呼吸窘迫或代谢性酸中毒的新生儿血清中,竞争性分子(如游离脂肪酸和氢离子)可能升高,这些情况使处于任何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新生儿有增加发生核黄疸的危险性。

  • 可能疾病: 母乳性黄疸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脑瘫 黄疸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儿科

推荐医生更多

常新庭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向建 主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张金敏 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王敏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