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尿毒症的多尿期
补充说明:尿毒症的多尿期
a******W 2014-07-29 12:5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尿毒症的多尿期通常是指慢性肾衰竭的多尿期,一般会持续1-2周,但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等进行综合判断。
尿毒症是指肾脏功能发生了严重衰竭,使身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无法正常排出,患者会出现水肿、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肾脏功能的逐渐衰竭,身体内的水分和代谢废物会逐渐增多,从而使患者出现多尿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且治疗及时,多尿期可能会持续1周左右。但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且治疗不及时,多尿期可能会持续2周左右,甚至更长时间。
尿毒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氢等利尿剂进行治疗,可以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从而缓解水肿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乳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改善酸中毒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促进病情恢复。
2018-10-30 07:2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尿毒症的多尿期可能由肾小管损伤、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损伤导致肾功能下降,影响了肾脏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从而引起多尿。这会导致身体失去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等利尿剂进行治疗,以减少尿液的产生。
2.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导致体内废物和液体潴留,进而引发多尿的症状。此时由于肾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有效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因此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患者可遵医嘱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排出体内的代谢产物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会引起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导致肾单位逐渐丧失其功能,使尿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不能被有效地过滤掉,从而出现多尿的情况。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复方α-酮酸片、醋酸钙胶囊等药物来延缓病情进展。
4.高钙血症
当机体存在高钙血症时,钙离子水平升高会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功能,使其对钙的重吸收能力降低,进而导致尿钙排泄增加。此时由于钙离子在尿液中的浓度较高,会形成较多的沉淀物,表现为尿液浑浊并伴有白色颗粒。针对高钙血症,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含钙食物的摄入,如牛奶、虾皮等;同时,可通过口服碳酸氢钠溶液碱化尿液,促进钙盐结晶溶解,改善不适症状。
5.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时,体内尿酸水平持续增高,超过正常范围上限,导致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中,刺激尿酸排泄增多,进而引起多尿现象。这是由于尿酸在肾脏中的积累引起了尿液分泌的调节异常。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口服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等药物控制尿酸水平,预防尿酸结石的形成。
在应对尿毒症的多尿期时,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此外,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也很重要,有助于评估肾脏疾病的进展情况。
2024-01-01 01:46
举报向医生提问
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简称肾衰。这个术语是PIORRY和HERITER在1840年描述了肾功能衰竭以后提出的。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小动脉硬化、泌尿道结石、前列腺肥大、膀胱癌、红斑狼疮、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