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肠出血>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可以考虑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静脉营养支持、腹腔穿刺术、结肠切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1.补液治疗
通过口服或静脉途径给予电解质溶液和补充血容量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此措施有助于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及稳定循环状态,对缓解由EHEC感染引起的腹泻及相关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2.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通常包括使用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遵循医嘱严格按剂量服用。该措施针对细菌性感染,可减少肠道内病原体数量,从而减轻腹泻、腹痛等症状。
3.静脉营养支持
通过静脉途径提供全合一营养液或其组分,每日监测并调整输注速率。该措施旨在满足患者在感染期间因消化吸收功能受损而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营养的需求,促进机体恢复健康状态。
4.腹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是在局部麻醉下经皮肤穿刺进入腹腔抽取积液或灌注药物,具体操作步骤需由专业医生执行。该手术可用于缓解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导致的腹部积液引起的相关不适症状。
5.结肠切除术
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外科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将病变部分或全部结肠切除。对于严重的结肠损伤或癌症病例可能是必要的,但须谨慎考虑风险与收益比。
在治疗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腹泻和便血的症状,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肠道负担,促进身体康复。

2024-02-03 08:25

举报

医生回答(1)

林飞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临床表现:潜伏期2-10天,常见为3-4天。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腹痛,水样便,低热或无发热。重者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起病急骤,右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初始为水样腹泻,随后出现血性腹泻,并可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如焦躁不安,语言障碍或抽搐等。HUS多发生在感染后5-7天,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血红蛋白尿,个别患者死亡。

2014-07-29 14: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腹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

由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HEC为出血性肠炎之病原,主要有大肠埃希杆菌O157∶H7,是1982年新发现的一种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此外,O26∶H11也可能是病原之一。我国目前尚未见有正式报道。

推荐医生更多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陈洪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檀心广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米永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李福祥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胡志方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