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尿胆原胆红素
补充说明:尿胆原胆红素
a******W 2014-07-29 16:2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受损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这时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偏高,尿胆红素偏高,因此转化成的尿胆原也会升高。
2014-07-29 16:2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尿胆原是指尿液中的胆红素,尿液中的胆红素正常值为成人3.4-17.1μmol/L,婴儿0.3-3.4μmol/L。患者尿胆原、胆红素出现异常,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胆汁排泄障碍等原因所引起的。
1、生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在检查前饮水过少,可能会导致尿液浓缩,从而出现尿胆原、胆红素偏高的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一般可以改善尿胆原、胆红素偏高的情况。
2、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维生素B2片、维生素B6片等药物,可能会导致尿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升高,从而出现尿胆原、胆红素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上述药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饮用温水,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尿胆原、胆红素偏高的情况。
3、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通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出现障碍所引起的。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出现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胆原、胆红素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双环醇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熊去氧胆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4、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通常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所引起的。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导致尿液中的胆红素也会升高,从而出现尿胆原、胆红素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乳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5、胆汁排泄障碍
胆汁排泄障碍通常是由于胆道梗阻、胆汁淤积等原因所引起的。胆汁排泄障碍会导致体内胆红素升高,从而出现尿胆原、胆红素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4-07-29 16:24
举报向医生提问
胆红素是红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制造的色素,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每日都会有所毁坏。此时,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haem)和血红素。然后正铁血红素依酶的作用会变成胆红素,而血红素则会重新制成组织蛋白。如此制造的间接胆红素称为蛋白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又在肝脏依酶作用变成直接胆红素(饱含胆红素),而从胆道排泄。除了新生儿之外,一般人的值大致固定,并无年龄上的差异。此外,饮食与运动也几乎不会引起变动,但长时间绝食后会有上升的趋势。红细胞受到破坏有溶血现象时,会变成间接型高胆红素血症。此外,当肝细胞有异常时会引起直接型、中间型高胆红素血症,胆管、胆道系统阻塞时,会引起直接型高胆红素血症。有异常值时的处理方法配合其他检查结果确实掌握病情,再治疗致病的原因。依不同的情况可分别采取急性肝衰竭处置、血液透析、肝外胆汁淤滞紧急处置等方法。在肝功能化验里,除了有直接胆红素的数值,还有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1.7~17.1μmol/L 直接胆红素:0~3.42μmol/L 间接胆红素:1.7~13.68μmol/L
症状起因: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
可能疾病: 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 病毒性肝炎 胆汁性肝硬化 黄疸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肝胆、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