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脏病> 心脏病> 产后非炎症心肌病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产后非炎症性心肌病可能是由于感染、免疫、遗传、物理因素、中毒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感染

如果患者在产后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会诱发非炎症性心肌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导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2、免疫

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可能会诱发产后非炎症性心肌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导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3、遗传

如果产妇患有产后非炎症性心肌病,可能会导致子女患有此类疾病。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沙坦钾、螺内酯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4、物理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接触放射线照射,可能会诱发产后非炎症性心肌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建议患者远离放射线照射,在平时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

5、中毒

如果患者在产后服用了对心肌有损害的药物,可能会导致心肌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引起产后非炎症性心肌病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导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4-07-29 22:09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芯蕾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围生期心肌病可以在围生期首次出现,可能使无心脏病的妊娠末期或产后(通常2-20周)女性,出现呼吸困难、血痰、肝大、浮肿等心力衰竭症状,类似扩张型心肌病者称为围生期心肌病。可有心室扩大,附壁血栓。本病的特点之一是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的出现频率较高。本病约在每1300-4000次分娩中发生1例。也有人认为本病由于妊娠分娩使原有隐匿的心肌病显现出临床症状,故也有将之归入原发性心肌病的范畴。本病多发生在30岁左右的经产妇。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安静、增加营养、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十分重要。

2014-07-29 22: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围生期心肌病 (围产期心肌病,产后非炎症心肌病,产后心肌病,产后心脏病,产前心脏病,分娩前后心肌病,妊娠心脏病,中毒性产后心肌炎)

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既往身体健康的妊娠妇女陆续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她们大多是以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或出现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发病时间局限在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5个月内,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这种特殊的心脏疾病被称为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1849年Ritchie首先报道了与妊娠有关的心力衰竭;1870年Virchow特别描述了与妊娠晚期及产褥期有关的原发性心肌病,此后很少报道。直到1930年由Hull及Gouley再次描述了以产褥期因素作为重要病因的心力衰竭疾病,此后在世界各地才陆续有较多病例报告。本病过去命名较为混乱,有命名为妊娠心脏病、分娩前后心脏病、产后心脏病、产后心肌炎、产后非炎症性心脏病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命名为围生期心肌病为妥。此病临床上虽不常见,但可直接影响母婴生命安全,因而成为目前产科危象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推荐医生更多

张然航 主治医师

提问

合肥心脑血管病医院

雷著斌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龚树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王正文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皮肤病专科医院

关菁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花生医院

孟广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青岛开泰耳鼻喉头颈外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