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皮质醇增多
补充说明:皮质醇增多
a******W 2014-07-30 13:3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皮质醇增多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等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充足睡眠,旨在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减轻压力和改善身体状况。因为高皮质醇水平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所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皮质醇水平是有效的。
2.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
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通常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在指导下使用特定药物如或氢化可的松。这类药物可以直接对抗体内过多的皮质醇,从而缓解由皮质醇增多引起的相关临床表现。
3.抗雄激素药物治疗
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涉及口服药物如螺内酯或环丙孕酮,需按医嘱定期服用。这些药物能减少雄性激素对女性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到因皮质醇过高而出现的男性化特征。
4.抗焦虑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物治疗可能包含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例如舍曲林、氟西汀等,需遵照医师指导进行服药。这类药物能够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平衡状态,有助于缓解由皮质醇偏高引起的焦虑情绪。
5.抗抑郁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治疗通常采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此类药物具有稳定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于存在抑郁症伴随皮质醇升高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治疗方法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病情加重。此外,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024-03-06 07:1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皮质醇增多症又称柯兴综合征,是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所致的疾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柯兴病(垂体分泌ACTH过多),柯兴综合征(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过多)和异位ACTH综合征(垂体以外癌瘤产生ACTH)。本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皮质醇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
2014-07-30 13:33
举报向医生提问
皮质醇增多症又称柯兴综合征,是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所致的疾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柯兴病(垂体分泌ACTH过多),柯兴综合征(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过多)和异位ACTH综合征(垂体以外癌瘤产生ACTH)。
症状起因: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或垂体腺瘤引起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肾上腺本身的肿瘤使皮质醇过量分泌,导致由于体内糖皮质激素过多。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这一功能又受垂体调节,皮质醇增多症常由垂体腺瘤和肾上腺瘤(或癌)所引起。垂体长了腺瘤,ACTH分泌增多,使得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量的质激素。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癌也会造成糖皮质激素增多。其他较少见的病因还有异位ACTH分汔综合症和长期服用大量皮质激素所引起的药物性柯兴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中最常见的一种。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引起脂肪、糖、蛋白质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①促进体内脂肪代谢及脂肪重新分布,使四肢的脂肪组织动员分解,沉积于躯干部,糖原异生,四肢肌肉萎缩,形成向心性肥胖;②肝糖原分解加速,葡萄糖氧化受抑制,引起血糖增高,糖耐量减低,出现糖尿病症群和糖尿;③抑制体内蛋白合成,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引起体内负氮平衡,出现皮肤菲薄,多血质、紫纹、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④肾上腺皮质激素中除皮质醇分泌增多外,具盐皮质激素作用的ll一去氧皮质酮及皮质酮分泌也增加,致使体内水钠潴留,钾氯排出增多,引起高血压、严重时可发生低钾低氯性硷中毒。此外,由于皮质醇分泌过多,引起多种器官功能障碍,以致临床上产生一系列症侯群。
常见检查: 肾脏CT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就诊科室:内分泌
地屈孕酮片
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复方片仔癀软膏
清热,解毒,止痛。用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痤疮。
松龄血脉康胶囊
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活血化瘀
阿托伐他汀钙片
1.高胆固醇血症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或混合性高脂血症(相当于Fredrickson分类法的IIa和IIb型)患者,如果饮食治疗和其它非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应用本品可治疗其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载脂蛋白B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 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可与其它降脂疗法(如LDL血浆透析法)合用或单独使用(当无其它治疗手段时),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冠心病 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如:糖尿病,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