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非热带性脂肪泻
补充说明:非热带性脂肪泻
a******W 2014-07-30 16:1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非热带性脂肪泻表现为腹泻、腹胀,粪便中有油滴或脂肪球。
非热带性脂肪泻主要是因为胰腺分泌不足或消化酶缺乏,无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进而引发上述症状。
如果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可能与慢性胆囊炎有关。这是因为慢性胆囊炎会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引起脂肪泻。此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等利胆药物治疗。
对于非热带性脂肪泻,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食物摄入过多,以减轻肠道负担,改善不适症状。
2024-01-13 06:4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饮食疗法最关键的问题是避免含麦胶饮食如各种麦类如大麦、小麦、燕麦及裸麦等。如将面粉中的面筋去掉,剩余的淀粉并无“毒性”,病人可以食用。玉米及大米、豆类、土豆、红薯等制品可以食用,水果、肉类及牛奶不限。经过饮食治疗,一般3~6周症状开始明显好转,腹泻减少体重增加。饮食疗法常持续0.5~-年,治疗无效或未经治疗者常死于癌、神经系统合并症及空肠回肠溃疡。
2014-07-30 16:11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可引起脂肪泻的疾病,大致有下列几种: 胰腺病变中的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主要是由于胰腺分泌的胰脂酶明显下降,导致脂肪消化不良,造成大量的脂肪类物质从大便中排出。 胆道阻塞病变中的肝外胆道阻塞、或肝内胆道阻塞。因为胆道阻塞最易引起胆汁滞留,胆汁成份改变,致使肠腔内的胆酸浓度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脂肪水解和脂肪酸分解的消化作用,迫使脂肪从大便排出、发生脂肪泻。 小肠疾病中的小肠广泛切除,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动脉硬化引起的小肠缺血、肠道脂代谢障碍综合症以及嗜酸细胞性胃肠炎、食物过敏症等,都有可能损伤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消化功能发生脂肪泻。 内分泌疾病中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甚至在少数甲亢病人中也会发生脂肪泻。这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很容易引发脂代谢障碍,则出现脂肪泻。还有如β脂蛋白血症、γ球蛋白血症、胃大部分切除后,以及硬皮病也容易引起脂肪代谢功能降低而出现脂肪泻。
可能疾病: 原发性淋巴瘤 拉肚子 热带口炎性腹泻 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就诊科室: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