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醛固酮分泌增多
补充说明:醛固酮分泌增多
a******W 2014-07-30 19:2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醛固酮分泌增多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过多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摄入过多,从而刺激醛固酮分泌,出现醛固酮分泌增多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含盐量较高的食物,如咸菜、腊肉等。
2、高血压
高血压通常是指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值的情况,可能与长期饮酒、吸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心律失常、心悸等症状,还可能会导致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多。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苯地平、螺内酯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改善不适症状。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指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扩张,从而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肾上腺瘤切除术等。
4、肾上腺皮质增生
肾上腺皮质增生主要是由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的,可导致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多,患者可能会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等糖皮质激素抑制剂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电灼、激光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
5、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肿瘤是指发生在肾上腺的肿瘤,可能与遗传、环境、内分泌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醛固酮分泌增多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如苹果、芹菜、鸡蛋等,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18-03-22 17:00
举报医生回答(2)
醛固酮分泌增多可以考虑采用螺内酯、依普利酮、氨苯喋啶、阿米洛利、氢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螺内酯
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抑制醛固酮的作用来减少体内钠离子的重吸收,进而降低血压。通常口服给药,起始剂量较低,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螺内酯能够对抗醛固酮对肾小管的效应,减少钠离子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压。该药物适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因为其病因是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的高血压和低血钾。
2.依普利酮
依普利酮也属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醛固酮的作用来减轻水肿、心力衰竭等症状。一般从低剂量开始,逐步调整至有效剂量。依普利酮为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对于存在心力衰竭并伴有醛固酮升高者,可考虑使用本品。
3.氨苯喋啶
氨苯喋啶是一种利尿剂,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尿液排泄来降低血压。通常口服给药,每日一次。氨苯喋啶具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此药物适合用于轻度到中度高血压且伴有水肿的患者。
4.阿米洛利
阿米洛利是一种保钾利尿剂,通过促进钾离子排出而减少钠离子的重吸收。通常口服给药,每日一次。阿米洛利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远端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氯共同转运子,从而发挥利尿效果。该药物可用于治疗顽固性水肿及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水肿。
5.氢
氢为噻嗪类利尿剂,通过促进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排泄来减少体内的液体量。通常口服给药,每日一次。氢能够减少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压。该药物适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因为其病因是由于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的高血压和低血钾。
在使用上述药物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以防潜在的电解质紊乱。饮食方面,建议限制钠盐摄入,保持均衡营养,避免过度节食,以免影响电解质代谢。
2024-01-11 11:13
举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的皮质肿瘤或增生,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低血钾是由于大量醛固酮促进尿钾排泄过多所致.而当醛固酮下降时,可负反馈使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增高.首先可考虑行腰腹部CT检查,优先选择手术治疗切除醛固酮腺瘤.如不能手术的肿瘤并且特发性增生者只能使用螺内脂治疗了.
2014-07-30 19:21
举报向医生提问
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的高血压和低血钾综合征。 Conn于1955年首先指出肾上腺皮质腺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是本病的原因,因此又称此病为Conn综合征。本病占住院的高血压病例的1~2%,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但若病程过长,长期高血压和严重低血钾也可造成严重的危害。醛固酮分泌增多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醛症是由肾上腺病变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肾上腺以外的疾病引起肾上腺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如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肾性高血压等。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肾上腺皮质腺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是本病的原因。二、分类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生化特征,原醛症有五种类型:1.肾上腺醛固酮腺瘤(aldoterone-producingadenoma,APA)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并分泌醛固酮的良性肿瘤,即经典的Conn综合征。是原醛症主要病因,临床最多见的类型,占65%~80%,以单一腺瘤最多见,左侧多于右侧;双侧或多发性腺瘤仅占10%;个别患者可一侧是腺瘤,另一侧增生。瘤体直径1~2cm之间,平均1.8cm。重量多在3~6g之间,超过10g者少见。肿瘤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有明显边界,切面呈金黄色,腺瘤主要由大透明细胞组成,这种细胞比正常束状带细胞大2~3倍。光镜下显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网状带或致密细胞,以及大小不同的“杂合细胞”。“杂合细胞”表现了球状带和束状带细胞的特点,有些腺瘤细胞可同时存在球状带细胞弥漫性增生。电镜下瘤细胞的线粒体嵴呈小板状,显示球状带细胞的特征。醛固酮瘤的成因不明,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血浆ACTH的昼夜节律呈平行,而对血浆肾素的变化无明显反应。此型患者其生化异常及临床症状较其他类型原醛症明显且典型。2.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hyperaldoteronim,IHA)简称特醛症,即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占成人原醛症10%~30%,而占儿童原醛症之首。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病理变化为双侧肾上腺球状带的细胞增生,可为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的皮质可见微结节和大结节。增生的肾上腺体积较大,厚度、重量增加,大结节增生于肾上腺表面可见金色结节隆起,小如芝麻,大如黄豆,结节都无包膜,这是病理上和腺瘤的根本区别。光镜下可见充满脂质的细胞,类似正常束状带细胞。结节大都呈散在分布,也可呈簇状。特醛症的病因还不清楚。特醛症组织学上具有肾上腺被刺激的表现,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并无突变,但该基因表达增多且酶活性增加。有的学者认为,特醛症的发病患者的球状带对ATⅡ的过度敏感,用ACEI类药物,可使醛固酮分泌减少。还有的学者提出特醛症发病机制假说: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血清素能神经元的活性异常增高,刺激垂体产生醛固酮刺激因子(aldoteronetimulatingfactor,ASF),β-内腓肽(β-endorphin,β-END)和α-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α-melanocytetimulatinghormone,α-MSH)过多,致使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分泌大量的醛固酮。研究还发现,血清素拮抗药赛庚啶可使此种类型患者血中醛固酮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血清素活性增强,可能与本症的发病有关。但尚无证据表明前述任何一种前阿片黑素促皮质激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产物在特醛症患者血循环中达到可刺激球状带细胞功能的浓度。特醛症患者的生化异常及临床症状均不如APA患者明显,其中血醛固酮的浓度与ACTH的昼夜节律不相平行。3.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lucocorticoid-remediablealdoteronim,GRA)又称地塞米松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dexamethaoneuppreiblehyperaldoteronim,DSH)。自1966年Suther-landDJA等报道第一例以来,至1990年国外文献报道了50余例,国内也有个例和家系报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醛症,约占1%。多于青少年起病,可为家族性或散发性,家族性者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肾上腺呈大、小结节性增生,其血浆醛固酮浓度与ACTH的昼夜节律平行。本症的特点是,外源性ACTH可持续刺激醛固酮分泌,而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醛固酮的过量分泌,并使患者的血压、血钾和肾素活性恢复正常。其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编码醛固酮合成酶的基因和编码11β-羟化酶的基因发生非对等交换,并产生了一个新的嵌合基因,嵌合基因的5′端为11β羟化酶受ACTH调节的序列,其3′端则为醛固酮合成酶的编码序列。嵌合基因转录翻译产物具有醛固酮合成酶的活性,但因其5′端含有受ACTH调节的序列,可导致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受ACTH的调节并主要在束状带表达。当使用外源性皮质激素时,因反馈抑制了垂体ACTH的分泌,嵌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醛固酮的分泌也降低,故给患者外源性地塞米松,可较满意地控制病情。4.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rimaryadrenalhyperplaia,PAH)约占原醛症的1%。Kater等在1982年发现有4例介于APA和IHA之间的病例,其病理形态上与IHA相似,可为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但其生化改变与APA相似。本症对螺内酯治疗有良好的反应,肾上腺单侧或次全切除可纠正醛固酮过多的症状和生化异常。5.醛固酮生成腺癌(aldoterone-producingcarcinoma,APC)它是肾上腺皮质腺癌(adrenalcorticalcarcinoma)的一种类型,约占原醛症的1%~2%。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以30~50岁多发。在文献中也有将异位醛固酮分泌腺瘤和癌(ectopicaldoteroneproducingadenomaandcarcinoma)归入原醛症中的一个类型,极为罕见,可发生于肾脏、肾上腺残余组织或卵巢。
常见检查: 血清醛固酮
就诊科室:内分泌
螺内酯片
1、水肿性疾病 与其他利尿药合用,治疗充血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水肿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纠正上述疾病时伴发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对抗其他利尿药的排钾作用。也用于特发性水肿的治疗。2、高血压 作为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螺内酯可用于此病的诊断和治疗。4、低钾血症的预防 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增强利尿效应和预防低钾血症。
卡培他滨片
结肠癌辅助化疗:卡培他滨适用于Dukes’C期、原发肿瘤根治术后、适于接受氟嘧啶类药物单独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的单药辅助治疗。其治疗的无病生存期(DFS)不亚于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联合方案(5-FU/LV)。卡培他滨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化疗均不能延长总生存期(OS),但已有试验数据表明在联合化疗方案中卡培他滨可较5-FU/LV改善无病生存期。医师在开具处方使用卡培他滨单药对Dukes’C期结肠癌进行辅助治疗时,可参考以上研究结果。用于支持该适应症的数据来自国外临床研究(见【临床试验】部分内容)。结直肠癌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除非用于某些内分泌失调的疾病的替代治疗,糖皮质激素仅仅是一种对症治疗的药物。 1. 抗炎治疗:风湿性疾病,胶原疾病,过敏状态,季节性或全年性过敏性鼻炎,眼部带状疱疹;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 2.免疫抑制治疗:器官移植。 3.治疗血液疾病及肿瘤,肿瘤; 4.治疗休克: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诱发的休克; 5.其它:神经系统。预防癌症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6.内分沁失调:原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急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已知患有或可能患有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的患者,在手术前和发生严重创伤或疾病时给药。先天性肾上腺增生;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癌症引起的高钙血症。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