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脑梗塞和脑梗塞
补充说明:脑梗塞和脑梗塞
a******W 2014-07-30 23:3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脑梗塞和脑梗塞可以考虑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降脂治疗、血糖控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病情。
1.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通常包括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来预防新的血栓形成。此措施旨在减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再次发生脑梗的风险。
2.降压治疗
降压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如氢、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血压下降有助于缓解脑水肿及颅内高压状态;长期平稳地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3.降脂治疗
降脂治疗主要是通过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调节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可能导致脑血管堵塞进而引发脑梗死。
4.血糖控制
血糖控制涉及饮食疗法、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胰岛素注射等手段相结合。良好的血糖管理有助于预防微血管病变发展成大血管病变,减少缺血性脑损伤概率。
5.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开放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将狭窄或堵塞部分的颈动脉壁上的脂肪斑块移除。该手术直接针对引起脑供血不足的核心原因——颈部动脉狭窄开展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大脑血液供应状态。
除了上述治疗措施外,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应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以促进康复。
2024-01-28 23:1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 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 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 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 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 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2014-07-30 23:36
举报向医生提问
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CT)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故而临床上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或“血栓性脑梗死”。
多发人群:中老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临床检查: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 尿常规 便常规 大生化检查 颅脑MRI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2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