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脑栓塞的治疗原则
补充说明:脑栓塞的治疗原则
a******W 2014-07-31 14:2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脑栓塞的治疗原则包括抗血小板治疗、降纤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压治疗等,治疗措施需个体化制定。若病情有进展或出现新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通常包括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来预防新的血栓形成。此措施适合于预防脑栓塞再发,因为其主要针对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有助于减少已形成的血栓对血管的进一步堵塞。
2.降纤治疗
降纤治疗通过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如注射用降纤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等,来改善血液循环。此方法适用于存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导致微循环障碍的患者,可减轻脑组织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利用溶栓药物如链激酶、阿替普酶等分解已经形成的血栓,恢复正常血流。对于急性起病且经头颅CT证实无出血灶者,溶栓治疗可迅速恢复大脑供血,防止因缺血导致的脑细胞死亡。
4.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旨在长期稳定地抑制凝血过程,常用药物有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该措施适合于需要长期预防血栓形成的患者,能有效防止血栓扩大和新血栓形成,有利于缓解病情。
5.降压治疗
降压治疗涉及使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该措施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脑栓塞患者,有助于降低脑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从而减轻脑水肿的症状。
建议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指数,以评估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因素。同时,应鼓励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以辅助管理脑栓塞的相关风险。
2024-01-27 08:3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血栓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这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改善脑的血循环:恢复血运,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改善脑的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范围。
2014-07-31 14:22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涉及到各个科室,尤其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多见,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率高,人群中几乎90%的人一生中都有头痛发作,有人称头痛是仅次于感冒的常见病,其实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头痛一般是指前面在眉毛以上,后面枕下部以上即头颅上半部这一范围的疼痛。
症状起因:颅内外致痛组织受到炎症、损伤或肿物的压迫、牵引、伸展、移位等因素而致头痛。 1、血管被压迫、牵引,伸展或移位导致的头痛 常见于:1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脓肿、血肿等使血管受 压迫、牵引,伸展或移位。2颅内压增高:如脑积水、脑水肿、静脉窦血栓形成、脑肿瘤或脑囊虫压迫堵塞。3颅内低压:如腰穿或腰麻或手术、外伤后,脑脊液丢失较多,导致颅内低压。 2、 各种原因引起颅内、外动脉扩张导致的头痛 如颅内、外急性感染时,病原体毒素可以引起动脉扩张;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高碳酸血症与缺氧;中毒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脑外伤、癫病、急性突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急性肾炎等)。 3、脑膜受到化学性刺激 1)细菌性脑膜炎 如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弯形杆菌、淋球菌、产气杆菌、肺炎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 2)病毒性脑膜炎 如肠道病毒、疱疹病毒、虫媒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3)其他生物感染性脑膜炎 如隐球菌、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弓形虫病、阿米巴、囊虫病、血吸虫等。 4)血性脑脊液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误伤血管及脑外伤等引起硬、软脑膜炎及蛛网膜发生炎症反应。 5)癌性脑膜炎 如癌症的脑膜转移、白血病、淋巴瘤的脑膜浸润。 6)反应性脑膜炎 如继发于全身感染、中毒,以及耳鼻感染等。 7)脑室或鞘内注射药物或造影剂 无论是水深性或非水深性作为化学因素,动物试验证实均致脑膜炎反应。 4、头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 如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颈部疾病引起反射性颈肌紧张性收缩,如颈椎骨性关节病、颈部外伤或劲椎间盘病变等。 5、脑神经、颈神经及神经节受压迫或炎症 常见三叉神经炎、枕神经炎、肿瘤压迫等。 6、眼、耳、鼻、副鼻窦、牙齿等处的病变 可扩散或反射到头面部引起的放射性疼痛。 二、内分泌因素 常见于女性偏头痛初次发病常在青春期,有月经期好发,妊娠期缓解,更年期停止的倾向。紧张性头痛在月经期、更年期往往加重。更年期头痛,使用性激素类药物可使发作停止。 三、精神因素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脑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