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中暑衰竭可通过补充电解质溶液、物理降温、重症监护、预防脱水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补充电解质溶液
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含有钠、钾等电解质的溶液来补充体内的丢失量。此措施有助于恢复因中暑引起的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状态,缓解肌肉抽搐等症状。
2.物理降温
使用湿毛巾敷于头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或将患者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这些部位的大血管通常较为丰富,能够促进散热并降低体温;而将患者置于通风良好处有利于加快热量散发。
3.重症监护
对于重度中暑衰竭病例,在专业医疗人员监督下执行严格监测与管理。重症监护可防止进一步发展至更严重程度如脑水肿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并提供紧急处理机会。
4.预防脱水
采取措施限制水分流失,增加摄入含水量高的食物和饮料。预防脱水有助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减少中暑风险,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在炎热天气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特别是在中午时段。若发现有中暑迹象,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及时就医以防加重病情。

2024-01-29 23:38

举报

医生回答(1)

曹斯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中暑衰竭过多的出汗但未及时补充液体而可引起中暑衰竭伴疲乏,虚弱和焦虑,接着发生循环虚脱而可见缓慢而纤细的脉搏;血压低而不易测知;皮肤冷而苍白,粘腻;精神障碍,继之出现休克样神志不清,核心体温在38.3~40.6℃之间,长时间站立于高温环境促发的轻度中暑衰竭(因血液淤积于热扩张的下肢血管)的症状为亚正常体温和单纯性昏厥。

2014-07-31 19:5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中暑衰竭 (暑脱)

中暑衰竭又称为热衰竭,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热衰竭亦可伴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使过多的液体和电解质丢失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因而引起的低血容量和电解质失平衡发生虚脱的疾病。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