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褐色尿可能由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引起。
褐色尿可能表明存在血液或胆汁中某些成分的改变。血红蛋白尿通常因溶血性疾病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胆红素尿则多见于肝胆疾病如黄疸病,此时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并随尿液排出,形成黄色至橙色的尿液色泽。这些疾病状态可能导致贫血、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器官功能,因此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若患者既往有外伤史,则可能是由于外伤引起的皮下出血,当血液中的铁元素经过氧化后会变成黑色或褐色,从而出现褐色尿的现象。此外,还应注意是否有服用特殊药物或食物色素的情况,如抗结核药利福平片等。
面对褐色尿的情况,应避免摄入可能加重尿液颜色的食物或饮料,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留意观察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有持续不明原因的褐色尿或其他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2024-03-04 00:44

举报

医生回答(1)

朴浩霖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缺水或肝脏的病变引起的建议去医院具体检查一下。

2014-07-31 21:3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红蛋白尿 (步行性血红蛋白尿,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尿中含有游离血红蛋白称血红蛋白尿。是诊断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之一。由于尿中含量不等尿色可以红色、浓茶色、严重时酱油色。

  • 症状起因:一、病因分类 1.尿路中溶血 若尿相对密度低于1.006历则红细胞在尿中溶解,尿色呈红色称假性血红蛋白尿。 2.肾梗死 在梗塞区域产生溶血,排人尿中产生血红蛋白尿,此种血红蛋白尿的特点是血中与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和游离的血红蛋白均属正常,和血管内溶血引起真正血红蛋白尿容易区别。 3.血管内溶血 是血红蛋白尿最重要最常见最复杂的原因。 (1)红细胞先天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无论是红细胞本身缺陷,还是血红蛋白异常和红细胞酶学异常都属此列,常见以下几种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见于珠蛋白肽缺乏如地中海性贫血;珠蛋白质异常如镰刀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无氧糖酵解中酶缺陷见于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红细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所引起溶血如蚕豆病。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最常见的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特发性慢性冷凝集素病;阵发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 (2)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3)细菌感染:见于败血症、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原虫感染常见恶性疟疾,此病又称黑尿热。 (4)药物和化学制剂所致溶血:如奎宁、奎尼丁、氯丙嗪、非那西汀等药物。化学制剂及重金属盐类常见苯肼、硝基苯、苯胺、砷、砷化氢,铅等。 (5)动植物因素引起血管内溶血:见于毒蛇咬伤,毒费中毒。 二、机 理正常血流中含有少量血红蛋白,是与结合珠蛋白结合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因分子较大,不能从肾小球滤出;当血中红细胞大量破坏时,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时门?100ml血中超过 15~25 mg)血液循环中有较多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形成血红蛋白尿,使尿色呈红色、浓茶色、酱油色。

  • 可能疾病: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赖特综合征性巩膜炎 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内科、泌尿

推荐医生更多

夏群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