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脾湿痰多吃什么药
补充说明:脾湿痰多吃什么药
2014-08-01 20:5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3)
脾湿痰多可以吃半夏白术天麻汤、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苓桂术甘汤等药物进行治疗。脾湿痰多主要是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湿气在体内堆积,形成痰饮,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胸闷、食欲不振、大便粘腻等症状。
1、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是由半夏、白术、天麻等药物组成的,具有健脾祛湿、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痰湿内盛所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头晕、肢体困重等症状。
2、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是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等药物组成的,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
3、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
4、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是由半夏、黄芩、干姜、黄连、人参、炙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痞满吐泻、舌苔黄腻等症状。
5、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是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等药物组成的,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中阳不足之痰饮,症见饮饮则水肿、胸胁支满、小便不利等。
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服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3-07-22 08:24
举报李赛群 副主任医师 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颈腰椎疾病、肩周炎、退行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顽固性头痛、痛风、滑膜炎、外伤后遗症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慢性炎症、不孕不育、等)、内科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中风后遗症、慢性胃炎、结肠炎、心脏病、慢性肾炎、肝硬化、甲亢等)、各种顽固性皮肤病、周围神经疾病(如面瘫及后遗症、三叉神经痛等)、精神类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各种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睡眠障碍等)等
提问
脾湿痰多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建议你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平时饮食清谈为主,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多点晒太阳,坚持运动。宜吃: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白萝卜、紫菜、海蜇、洋葱、包菜等。
2019-08-06 19:08
举报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而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脾湿生痰型哮证(脾虚)
2018-03-03 22:4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脾湿痰多可以考虑使用二陈丸、平胃散、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由于脾湿痰多可能涉及多种病因,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以避免不当用药带来的风险。
1.二陈丸
二陈丸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的功效。该方剂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咳嗽痰多、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发挥。
2.平胃散
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可缓解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酸腐、肢体倦怠、身热不扬、大便溏泄、舌苔厚腻、脉象濡缓等症。本品辛开苦燥,易耗伤津液,因此阴津亏损者慎用。
3.香砂养胃丸
香砂养胃丸可以用于脾虚导致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4.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服用时需注意不宜同时使用滋补类中药。
5.健脾丸
健脾丸能改善脾虚食少、身体消瘦、大便稀溏的情况。本品宜饭前服用。此外,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针对脾湿痰多的症状,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及摄入过于寒凉、油腻的食物。建议增加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改善湿邪积聚的情况。
2024-03-17 15:36
举报您好,脾湿生痰原因:由于脾失健运,饮食不化,水湿郁内,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成哮喘. 脾湿症状 :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如果你觉得自己身体有湿气,如积液、水肿,湿疹、脓疡等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帮手。
2014-08-01 20:59
举报向医生提问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唿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哮病是内科常见病证之一,在我国北方更为多见,一般认为本病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左右。中医药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方法多样,疗效显着,它不仅可以缓解发作时的症状,而且通过扶正治疗,达到祛除夙根,控制复发的目的。《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喘鸣”、“够贻”之类的记载,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根据本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西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喘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