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过敏> 皮肤温度升高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张建波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激光美容。

提问

皮肤温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有感染性休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进而引起皮肤温度变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所导致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当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多种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引起发热。感染性休克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或万古霉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
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会导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功能失调,进而影响身体对热量的感觉和控制,出现皮肤温度升高的现象。针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生物反馈疗法和针灸等非药物方法,以及盐酸阿米替林片、氯硝西泮片等药物治疗。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会出现皮肤温度升高的表现。甲亢的治疗常采用抗甲状腺药,如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来缓解症状。
4.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体内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加剧,进而引起皮肤局部温度上升。常用的治疗手段有遵医嘱口服、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以减轻病情活动并改善症状。
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损伤,此时感觉减退,不能感知冷热刺激,所以感觉不到皮肤温度过高。患者可通过运动疗法、营养支持治疗等方式延缓病情进展,同时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建议密切观察皮肤变化,特别是注意是否有颜色改变或其他不寻常的症状。适当的实验室检测可能包括血常规、电解质分析和空腹血糖测试,以排除潜在的代谢原因。

2024-01-03 08:05

举报

医生回答(1)

韩炫宇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考虑与过敏有关,可以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治疗,尽量的吃维生素C和柠檬,少吃甜食,禁烟酒,不熬夜,少上网,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甜食、海鲜、动物性脂肪和刺激性食物

2014-08-01 21:3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皮肤温度升高

皮肤温度升高常见于红斑性肢痛。红斑性肢痛(erythermalgia)是一种肢端血管发生过度扩张所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在温热环境中阵发性肢端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和烧灼样疼痛。原发性者比较多见。本病属少见病。病人多为儿童或>40岁者。国外报导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约为2/1。但广州报告的433例中,青年女性最多,占92.86%,男女比率为1/13。

  • 症状起因: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血管运动中枢的某些障碍所致,故受累部位常呈对称性分布。有人认为是由于两侧肢体的浅表和深部动脉的血流增加,使皮肤循环量增加,皮肤发红而温度升高。扩张的小血管压迫和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烧灼样疼痛。也有人认为,本病与周围循环中五羟色胺增高,或皮肤微血管对热的反应过度缺乏血管正常收缩的对抗机理有关。此外,一些有害因子的作用,如皮肤慢性炎症、紫外线损伤、受冻、烧伤和擦伤等,都可使皮肤微血管的紧张性消失而诱致本病。偶有遗传性。本病常无明显病理解剖变化,不伴有局部组织的器质性异常和营养性改变。主要同时累及双足,少数仅累及足底、足跟、足趾,手足同时发病者仅占3.3%,常呈对称性。发作取决于皮温,皮温升高到临界温度(31.7~36.1℃)以上即引起发作,在各患者中临界温度点相当恒定。血管扩张和其后的充血是皮温升高的原因。然而,血流增加不是主要的因素,因为症状一旦被温热诱发,即使用压脉带加压到收缩压水平以上使血流降到0时,症状仍可持续,提示病变的原因是皮肤痛觉纤维对热或扩张血管壁的张力的异常敏感性所致。发作时局部毛细血管迅速扩张、充血,局部皮温升高(可达35~37℃),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

  • 可能疾病:乳腺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巩膜炎  皮肤病  酒精中毒性肌病  红斑性肢痛症  

  • 常见检查: 腹部血管超声检查  

  • 就诊科室:皮肤病

推荐医生更多

靳培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刘训荃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储文玲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陈永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刑广梅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

张明军 主治医师

提问

南京华肤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