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气性坏疽传播途径
补充说明:气性坏疽传播途径
a******W 2014-08-02 20:5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气性坏疽属于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伤口传播。
气性坏疽是由产生气体的厌氧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多是由于外伤伤口较深,导致产气荚膜梭菌侵入伤口,从而引起气性坏疽。气性坏疽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伤口传播,如果患者的伤口受到了气性坏疽杆菌的感染,在接触到患者的伤口时,可能会导致气性坏疽杆菌通过伤口侵入到体内,从而引起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发病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伤口部位疼痛、肿胀、流脓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全身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的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休克的情况,还需要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比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伤口部位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免引起感染。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
2018-06-13 11:49
举报医生回答(2)
气性坏疽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皮肤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污染的医疗器械感染。该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导致严重的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
气性坏疽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其产生的毒素可破坏细胞结构,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并迅速扩散。气性坏疽通常表现为伤口周围红肿、疼痛、皮温升高,伴有气体形成和腐败性臭味。
诊断气性坏疽的主要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必要时还可采集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致病菌种类。治疗气性坏疽需紧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同时需要立即清创,严重者可能需要截肢以防感染蔓延。
患者应避免与未愈合伤口的部位接触水源或其他可能导致二次感染的因素,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促进伤口愈合。
2024-02-27 09:54
举报气性坏疽病得患者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影响,会受到一些环境的污染,所以要注意。气性坏疽病得患者会出现一些不好的症状,应该多注意环境卫生,还要多到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对身体好一些。
2014-08-02 20:57
举报向医生提问
气性坏疽(梭菌性肌坏死)由梭菌外毒素引起的严重感染,以肌坏死和全身毒性为特点,起病急,进展快。主要致病菌为产气荚膜梭菌(80%左右)。其他尚有败毒梭菌、诺维梭菌、溶组织梭菌、双酶梭菌和谲诈梭菌等。可合并一种以上梭菌或其他细菌感染。感染的病菌多来自土壤,内源性者多来自肠道或胆道。梭菌产生的外毒素至少达12种,7种毒素经腹膜注射小鼠后可致其死亡。
多发人群:成年人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
1.本品作为选用药物之一,可用于下列疾病。立克次体病,如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洛矶山热、恙虫病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衣原体属感染,包括鹦鹉热、性病、淋巴肉牙肿、非特异性尿道炎、输卵管炎、宫颈炎及沙眼。回归热。布鲁菌病。霍乱。兔热病。鼠疫。软下疳。治疗布鲁菌病和鼠疫时需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2.由于目前常见致病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现象严重,仅在病原菌对本品敏感时,方有应用指征。葡萄球菌属大多对本品耐药。3.本品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破伤风、气性坏疽、雅司、梅毒、淋病和钩端螺旋体病以及放线菌属、李斯特菌感染。4.可用于中、重度痤疮患者作为辅助治疗。
尼妥珠单抗注射液
本品与放疗联合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表达的Ⅲ/Ⅳ期鼻咽癌。使用本品前,患者应先确认其肿瘤细胞EGFR表达水平,EGFR中、高表达的患者推荐使用本品。检验操作应由熟练掌握EGFR检测试剂盒检测技术的实验室完成。检验中的某些失误,如使用较差的组织样本、未能严格遵从操作规程、使用不当的对照等均可能导致不可靠的结果。
维生素C片
1.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克山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用大剂量本品治疗。2.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络合,使铁排出加速)。3.用于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有效。4.用于治疗肝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肝脏的损害。
琥乙红霉素颗粒
1.本品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放线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2.军团菌病。3.肺炎支原体肺炎。4.肺炎衣原体肺炎。5.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6.沙眼衣原体结膜炎。7.厌氧菌所致的口腔感染。8.空肠弯曲菌肠炎。9.百日咳。10.风湿热复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口腔、上呼吸道医疗操作时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