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范围
补充说明: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范围
2014-08-04 15:51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凝血酶原时间(PT)是血液凝固过程中关键步骤的反映,用于评估外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其正常范围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在新生儿期为10-15秒,成年男性为9-13秒,成年女性为8-12秒。PT延长可能表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维生素K缺乏症、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等。PT缩短可能与血栓形成性疾病有关,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PT异常时,应进一步确定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维生素K缺乏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注射液进行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
定期监测PT有助于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液凝固功能检测。
2024-02-29 00:41
举报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范围是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就有临床意义,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在人体血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使血液凝固,在患者血浆中加入钙离子使血液凝固,在患者血浆中加入20%的肝素,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可以反映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正常值是11-13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就有临床意义,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常见于血友病A、血友病B以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常见于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以及手术后或外伤后,这是因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会导致血液凝固时间延长,从而使血栓的发生率增加。
患者在进行凝血酶原时间试验时,应注意在检查前一天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饮酒,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如果患者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的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等,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3-07-25 03:14
举报你好,凝血时间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玻璃管法正常值:4—12分。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器质性疾病。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2018-09-14 20:57
举报妊娠晚期,部分孕妇凝血活酶时间轻度缩短,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这是正常的反应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 11~15秒.你的是10.8,稍微的低一点,是正常的反应,不用作特殊的处理,不必担心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为12-16秒,你的偏短说明处于高凝状态!孕妇凝血本来就高!不必在意
2014-08-04 15:51
举报向医生提问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主要常有家族史;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康复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
症状起因:1、遗传性单一凝血因子缺乏 2、因其他的病而导致多种凝血因子缺乏
可能疾病: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 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血液
氨甲环酸片
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慎用本品。本品尚适用于:①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肝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②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 ③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落、死胎和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④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⑤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VIII或因子IX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⑥中枢动脉
血栓心脉宁片
益气活血,开窍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胸痹症见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人凝血因子Ⅷ
本品对缺乏人凝血因子Ⅷ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具有纠正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状及这类病人的手术出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