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补充说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2014-08-05 18:0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3)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源于膀胱过于敏感、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膀胱过于敏感:在多数情况下,患者在膀胱存有少量尿液时便有强烈排尿需求,难以控制小便。
2. 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此时,即使轻微的刺激也会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引发排尿感觉。
3.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这类疾病可能导致膀胱过度活动。此外,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尿道功能异常或激素代谢失调的患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个人卫生,频繁更换内裤,避免摄入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2022-06-20 19:07
举报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尿频尿急。没有明显的尿痛,这点可以与泌尿系统的感染相鉴别。尿常规检查多,没有致病菌也没有白细胞增多。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可以行缩肛运动训练盆底肌肉组织,加强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力量,以加强控尿能力。训练可参照如下方法: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 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组。盆底肌训练起效时间较长,需要患者有耐心,坚持8周以上。
2018-12-07 15:37
举报你好,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并没有确切的病因。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要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尽量延长排尿的间隔时间。平时多坚持做缩肛运动,深蹲运动,可以改善盆底肌肉的紧张度。
2018-07-17 07:4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由神经源性膀胱炎、膀胱壁过敏、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神经源性膀胱炎
神经源性膀胱炎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等症状。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如抗胆碱药或α受体阻滞剂等,可减少膀胱肌肉活动,缓解症状。
2.膀胱壁过敏
膀胱壁过敏是指膀胱黏膜对某些刺激物产生异常反应,引起平滑肌收缩和尿意感增强。这可能导致频繁排尿和尿失禁。抗组胺药可用于缓解过敏反应,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3.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会导致膀胱出口梗阻,进而影响膀胱正常储存尿液的功能,从而引起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血尿等症状。手术取石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例如经尿道膀胱镜下碎石术。
4.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可能压迫或侵犯膀胱壁,导致储尿能力下降,引起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传统的标准方法,通过手术完全移除包括膀胱在内的所有病灶及其周围淋巴结。
5.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当脊髓和脑干受损时,可能会干扰膀胱控制中枢,导致膀胱过度活动。免疫调节治疗适用于多发性硬化的管理,如干扰素β注射或口服甲泼尼龙。
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建议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以增强控尿能力,同时注意避免摄入利尿作用的食物或饮料,如咖啡因和酒精。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膀胱功能评估、超声波检查或尿流动力学测试来确认诊断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023-12-22 17:45
举报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指以尿频、尿急和紧迫性尿失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其发病机理包括逼尿肌反射亢进和不稳定膀胱,而发病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2014-08-05 18:03
举报向医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