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歇斯底里症的治疗
补充说明:歇斯底里症的治疗
a******W 2014-08-06 10:2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歇斯底里症的治疗可以考虑心理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自我催眠放松训练、认知重构治疗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1.心理行为疗法
心理行为疗法通常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医生引导患者参与一系列针对思维、情感及行为模式的调整活动。此方法旨在通过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方式来减轻其情绪反应,从而缓解歇斯底里的相关临床表现。
2.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倾听患者的心声并给予鼓励和理解。这种非指导性的交流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促进患者释放内心压抑的情感,对改善歇斯底里具有积极作用。
3.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涉及邀请整个家庭成员参加咨询会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探讨家庭内部冲突及其影响。通过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理解,可减少外部压力对个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源头上预防歇斯底里的发生。
4.自我催眠放松训练
自我催眠放松训练需要个体定期进行深度呼吸练习并想象宁静场景以达到身心放松状态。此做法有助于降低身体紧张度和心理压力水平,进而减少歇斯底里发作频率。
5.认知重构治疗
认知重构治疗由心理专家引导患者识别并纠正错误或扭曲的思维模式。目标是帮助个体发展更健康的思考方式以应对生活挑战,减少因负面想法导致的情绪失控。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建议患者还可尝试生物反馈法来管理情绪。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也有助于改善歇斯底里的症状。
2024-02-03 15:1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向医生提问
口涎外溢又称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症状起因: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就诊科室:口腔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多巴丝肼片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脑炎后、动脉硬化性或中毒性),但不包括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1.高血压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2.冠心病(CAD) 2.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2.2本品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对症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2.3血管痉挛性心绞痛(Prinzmetal's或变异型心绞痛) 2.4本品适用于确诊或可疑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治疗。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2.5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 2.6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但射血分数40%且无心衰的患者,本品可减少因心绞痛住院的风险以及降低冠状动脉重
阿托伐他汀钙片
1.高胆固醇血症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或混合性高脂血症(相当于Fredrickson分类法的IIa和IIb型)患者,如果饮食治疗和其它非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应用本品可治疗其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载脂蛋白B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 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可与其它降脂疗法(如LDL血浆透析法)合用或单独使用(当无其它治疗手段时),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冠心病 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如:糖尿病,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