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癔症> 歇斯底里症能治好吗

精选回答(1)

周小云 副主任护师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擅长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

提问

歇斯底里症一般是指歇斯底里症,歇斯底里症一般不能治好,但是患者可以通过积极治疗缓解症状。歇斯底里症一般指的是分离性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通常是由于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躯体不适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立哌唑片、利培酮片等,同时还可以配合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通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一般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所以歇斯底里症一般不能治好。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可以释放压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018-12-16 20:07

举报

医生回答(2)

杨影枫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歇斯底里症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疗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片、硫必利片等来控制症状,心理行为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催眠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针对歇斯底里症的治疗需个体化考虑,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方案。对于存在严重共病的精神疾病或有自杀倾向者,应特别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比。
在治疗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应注意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压力和情绪波动,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作息,以促进康复。

2024-02-08 08:43

举报

陈茵沫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在身体不适等药物反应,需要和主治医生沟通,看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家人的耐心和接纳,鼓励和肯定,情感支持和陪伴,也很重要。

2014-08-06 10: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流口水 (口涎外溢)

口涎外溢又称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 症状起因: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 可能疾病:口炎  痉挛性脑瘫  扁桃体周围脓肿  中风  下颌下隙感染  

  • 常见检查: 口腔内窥镜  牙髓冷热诊  牙髓电活力  

  • 就诊科室:口腔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陈梅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