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便秘> 便秘> 脾胃不和怎么办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脾胃不和可以考虑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疗法、艾灸疗法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增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粥类、蔬菜等。此方法有助于减轻脾胃负担,改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缓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
2.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依据个体差异配制汤剂,通常包含健脾消食、调和胃肠功效的中药材,如党参、白术等。这些草药能够调节体内气血平衡,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有积极效果。
3.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可能涉及穴位如足三里、中脘等。针对脾胃不和,针灸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蠕动,从而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
4.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将艾条悬置于穴位上方进行加温,常选穴为中脘、关元等。此法能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功能,对缓解腹痛、腹泻等不适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以促进气血运行,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过度耗损脾气。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

2024-03-08 18:36

举报

医生回答(1)

许辰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以食欲减退,食后腹胀为主要表现的证. 常见于胃脘痛,腹胀,呕吐, 嗳气,泄泻,便秘,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
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

2014-08-06 14:1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呕吐

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所致的以咽下食物梗塞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人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噎即梗塞,指吞咽食物时梗塞不顺;膈即格拒,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人即吐。噎属噎膈之轻证,可以单独为病,亦可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统称为噎膈。本病发病年龄段较高,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目前尚属难治之证。因此,中老年人如出现原因不明的进食障碍时,应及早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推荐医生更多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陈洪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檀心广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米永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李福祥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胡志方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