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2)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擅长:肝胆胰脾疾病微创手术治疗,胰腺良恶性肿瘤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肝脏、胆道良恶性疾病手术及治疗。

提问

胆结石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溶石疗法、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1、调整饮食如果患者的胆结石体积比较小,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的方式来改善,平时应避免吃炸鸡、汉堡等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也应避免吃动物肝脏、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病情持续发展。2、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疼痛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具有止痛作用的药物,比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同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促进胆汁的排出。3、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胆囊萎缩等情况,可以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相关的手术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4、体外冲击波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主要是利用冲击波将体内的结石击碎,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患者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5、溶石疗法溶石疗法主要是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溶解胆结石的效果,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建议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12-29 10:26

举报

雷新生 副主任医师 合肥凤凰肿瘤医院

擅长:擅长胃肠道肿瘤,肝胆肿瘤, 以及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的手术和诊断

提问

胆结石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溶石疗法、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调整饮食

如果患者的胆结石体积比较小,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的方式来改善,平时应避免吃炸鸡、汉堡等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也应避免吃动物肝脏、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病情持续发展。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疼痛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具有止痛作用的药物,比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同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促进胆汁的排出。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胆囊萎缩等情况,可以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相关的手术进行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4、体外冲击波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主要是利用冲击波将体内的结石击碎,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患者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5、溶石疗法

溶石疗法主要是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溶解胆结石的效果,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建议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10-06 13:43

举报

医生回答(2)

张晓云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治好胆结石可以考虑饮食疗法调整、胆管切开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溶石治疗、中药排石等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饮食疗法调整
通过减少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来改善胆汁成分,减轻胆结石的症状。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促进胆汁排出,预防胆结石形成及嵌顿,缓解相关不适症状。
2.胆管切开取石术
胆管切开取石术是将病变部位的胆管切开后取出其中的结石的一种手术方式,在全麻下完成。此手术旨在移除阻塞胆管的结石,恢复胆汁流动,从而缓解由胆管梗阻引起的腹痛、发热等症状。
3.体外冲击波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利用高能级物理振动原理将大块胆结石震碎成小颗粒,便于随胆汁排出体外。该技术适合于直径小于2厘米且位置表浅的胆结石,可经皮或经口进入体内定位发射高频能量波击碎结石。
4.溶石治疗
溶石治疗通常使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片、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等促进胆结石溶解。这类药物能够改变胆汁化学性质,使其更易被身体吸收而不再结晶为结石。
5.中药排石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钱草、鸡内金等具有利水通淋作用的中药材辅助排石。上述中药对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胆结石存在一定的效果,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建议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以监测胆结石的变化情况,尤其是有症状者。平时应避免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不宜过饱,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引发急性发作。

2024-03-06 11:43

举报

张绅德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胆结石的饮食疗法: 1.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谷物等。 2.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绝对不吃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3.多补充维生素K,如:菠菜、花椰菜等都有丰富含量。 4.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

2014-08-06 17: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维生素K (抗出血维生素)

维生素K(VitaminK,简称VitK)又称抗出血维生素,是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α,甲基-1,4-萘醌衍生物的总称,体内包括VitK1(叶绿醌)和VitK2(甲基萘醌类)。VitK1的化学形式是2-甲基-3-植基1,4-萘醌,也称为2-甲基-3-叶绿基-1,4-萘醌;而VitK2(简写为MK-n)为系列化合物,统称为甲基萘醌类,其侧链有一不饱和的多异戊烯基,根据侧链长短的不同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侧链上有6~10个类异戊二烯基的甲基萘醌(从MK-6到MK-10),其结构式如图1。此外,体外合成的VitK3(2-甲基-1,4-萘醌)本身不具备活性,在体内肝中可被烷化为MK4而有生物活性。  VitK是萘醌的衍生物,耐热、耐酸,为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但易被阳光和碱所破坏。VitK1为鲜黄色油状物,VitK2为鲜黄色结晶,可溶于甲醇、丙酮、苯、石油醚、氯仿等,VitK3为黄色结晶,溶于四氯化碳、氯仿、植物油、丙酮、苯和乙醇。VitK的衍生物如VitK3磷酸酯,琥珀酸酯或亚硫酸氢盐均为水溶性,而甲基荼氧醌乙酸酯对光不敏感。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