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心因性呕吐
补充说明:心因性呕吐
2014-08-07 15:4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心因性呕吐可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过大、内心冲突、神经性呕吐、肠易激综合征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暴饮暴食、进食过多油腻的食物等,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受到刺激,引起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需要及时调整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可以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香蕉等,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呕吐的情况。
2、精神压力过大
如果患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大脑过度疲劳,引起神经性呕吐、头晕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3、内心冲突
如果患者长期存在内心冲突,可能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分泌紊乱,从而引起心因性呕吐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与他人进行沟通,改善内心冲突。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4、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是指患者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精神障碍,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因性呕吐、头痛、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6、甲氧氯普胺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方式进行心理治疗。
5、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异常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因性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乳酸菌素片等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止泻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病情。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7-23 01:14
举报你呢这个情况考虑是形成了一种胃官能神经症,而对于胃官能神经症是需要一段时间来调节改善的。可以结合一些营养元素的药物,比如说b族维生素改善,以及日常你需要进行情绪方面的调节,当感到紧张的时候,你应该关注于一些其他的方面,比如说进行一下深呼吸,或者是尝试看看远方来放松下来。
2019-07-27 09:52
举报医生回答(2)
心因性呕吐可以考虑心理行为疗法、催眠疗法、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胃动力促进剂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心理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重构、放松训练等方式,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帮助个体识别并改变与呕吐相关的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此方法旨在纠正对呕吐的认知偏差及应对策略,减少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呕吐发作频率。
2.催眠疗法
在临床医师引导下进入深度放松状态,探索潜意识中可能影响呕吐的心理冲突或压力源,并通过正向暗示缓解相关情绪反应。催眠状态下可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控制因紧张、焦虑等原因诱发的心因性呕吐现象。
3.抗焦虑药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或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并按说明书指导调整剂量。这类药物能有效减轻由生活事件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持续不安感,从而降低心因性呕吐的发生概率。
4.抗抑郁药
遵循医生处方,按时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其他类型抗抑郁剂。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平衡,改善情感状态,进而缓解由抑郁症引发的心因性呕吐问题。
5.胃动力促进剂
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通常每日一次口服。此类药物能够增加上消化道蠕动频率与振幅,加速食物排空过程,从而减少恶心呕吐发生机会。
面对心因性呕吐,应避免食用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加剧不适症状。同时建议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有利于维护身心健康。
2024-01-17 12:59
举报患者的症状可能是由于应急原导致胃肠紊乱,产生呕吐,建议患者最好去医院的消化内科详细检查一下,查明原因,及时对症治疗。这个主要是神经性呕吐也可能是颅内高压导致的。
2014-08-07 15:49
举报向医生提问
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所致的以咽下食物梗塞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人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噎即梗塞,指吞咽食物时梗塞不顺;膈即格拒,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人即吐。噎属噎膈之轻证,可以单独为病,亦可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统称为噎膈。 本病发病年龄段较高,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目前尚属难治之证。因此,中老年人如出现原因不明的进食障碍时,应及早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孕妇孕早期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