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椎管内肿瘤的表现主要有疼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
1、疼痛
椎管内肿瘤可能是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家族遗传等原因造成的,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压迫到局部的神经,从而出现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以及止痛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2、运动障碍
如果椎管内肿瘤压迫到了局部的神经,可能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时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
3、感觉障碍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减退、感觉异常等。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缓解不适症状。
4、括约肌功能障碍
如果椎管内肿瘤压迫到了马尾神经,可能会导致括约肌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盐酸特拉唑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松弛平滑肌,缓解不适症状。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椎管内肿瘤还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大便失禁、尿潴留等。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018-10-20 18:2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椎管内肿瘤可能表现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排尿障碍、感觉异常和直肠肛门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脊髓受压或受损。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进行详细评估和治疗。
1.下肢无力
下肢无力可能是由于椎管内肿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受阻,肌肉无法正常收缩。这种症状通常出现在腿部和足部,可能伴有麻木感或刺痛。
2.行走不稳
行走不稳多由脊髓受压引起的感觉减退或运动功能障碍所致。当脊髓受到压迫时,会导致步态不稳、踩棉花感等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感到脚下有漂浮感,难以保持平衡,在行走时容易摔倒。
3.排尿障碍
排尿障碍是由于椎管内肿瘤直接压迫马尾神经或刺激圆锥周围组织而引起的膀胱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这使得控制排尿的神经信号传递受到影响,从而出现排尿困难或失禁的情况。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潴留或失禁。
4.感觉异常
感觉异常是由椎管内肿瘤对脊髓后索、外侧索以及后柱的损害所导致的。这些区域受损可能导致皮肤表面的温度觉、触觉和疼痛觉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刺痛、烧灼感或麻木等症状,有时可辐射至腹部或会阴区。
5.直肠肛门功能障碍
直肠肛门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肿瘤压迫或侵犯了骶神经丛,影响到盆底肌肉的正常运动和控制。这导致排便困难、便秘或失禁等问题。患者可能经历排便频率改变、粪便形状变细或失禁。
针对椎管内肿瘤的症状,建议进行磁共振成像(MRI)以评估脊髓受累情况,还可考虑增强MRI扫描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来确定病变性质。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如微创椎管减压术。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腰部弯曲动作,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休息。
2023-12-28 16:17
举报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脊髓受压时,运动障碍先于感觉障碍出现,再加上除脊髓组织受压外,可能还伴有血循环障碍,脑脊液动力学紊乱以及并发炎症和粘连等因素。因此,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一般将骨外肿瘤压迫症状的发展分为三期:(1)压迫早期:神经根痛;(2)压迫进展期:脊髓半切综合征;(3)脊髓完全受压期:脊髓横贯损害。此种分类法仍为目前临床分类的基础。
有用
2014-08-07 21:07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多发人群:脊膜瘤女性多见,室管膜瘤男性常多见,20至50岁发病最多见
典型症状: 上颈髓区病变 脊髓病变 肌束震颤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柱和四肢畸形
临床检查: 上颈髓区病变 脊髓病变 肌束震颤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柱和四肢畸形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
1 防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时发生的急性低血压;2 由于出血、药物过敏、手术并发症及脑外伤或脑肿瘤合并休克而发生的低血压本品可用于辅助性对症治疗;3 也可用于心源性休克或败血症所致的低血压。
五子衍宗丸(浓缩丸)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