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音消失和肢体冰冷。这些症状表明生命体征受到严重威胁,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1.意识丧失
心脏骤停时,由于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大脑缺氧和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意识丧失。意识丧失通常发生在大脑皮层,是心脏骤停最明显的征兆之一。
2.瞳孔散大
当心脏骤停发生时,脑干功能迅速衰竭,此时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瞳孔会失去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瞳孔散大的现象。瞳孔散大可能表明脑干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进一步支持心脏骤停的诊断。
3.呼吸停止
心脏骤停后,血液循环停止,全身器官无法得到氧气和血液供应,包括肺部。随着时间的推移,肺泡萎陷,气体交换受阻,最终导致呼吸停止。呼吸停止通常发生在心脏骤停后几分钟内,是判断复苏效果的重要指标。
4.心音消失
心音是由心脏瓣膜活动引起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心脏骤停时,心脏瓣膜活动停止,因此听不到正常的心音。心音消失意味着心脏搏动完全停止,这是心脏骤停的确诊依据。
5.肢体冰冷
心脏骤停时,由于血液循环停止,四肢末端的血液不能回流到心脏,导致肢体供血不足而变冷。患者的手脚可能会感到麻木或刺痛,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皮肤青紫、肌肉痉挛等症状。
针对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建议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心血管状况。对于上述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抢救治疗。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提供充足的氧气。

2024-02-18 21:18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佳红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心脏骤停或心原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和死亡期。

2014-08-09 11:3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脏骤停 (心脏突然停止)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眶上 、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声,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