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贫血名称
补充说明:贫血名称
a******W 2014-08-10 18:0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贫血名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的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其可能由铁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也可能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有关。贫血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皮肤苍白等现象。
贫血可以通过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铁代谢指标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建议做骨髓活检以评估造血功能。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改善,如口服硫酸亚铁片;巨幼细胞性贫血则需要补充相应的维生素B12或叶酸制剂,例如甲钴胺片、叶酸片。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如环孢素软胶囊、他克莫司胶囊。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铁、叶酸和维生素B12,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并随访病情变化。
2023-12-30 10:2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贫血患者都有哪些现象? 最初感觉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粘膜及指甲苍白、活动后心慌、气促、严重和长期贫血者可引起心脏扩大,心率及脉搏增快、低热、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恶心、便秘;贫血严重可有肝、脾肿大,生殖系统在女性可表现月经不调,在男女两性患者可有性欲减退。
2006-05-21 17:53:36投诉
什么是贫血? 贫血系指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或其中二项显然低于正常而言,是一种症状。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诱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小儿贫血是目前儿科临床及妇幼保健工作重要研究课题。小儿贫血的类型及发病情况受年龄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同胎儿和母体有关的贫血多发生于新生儿期;感染、造血物质缺乏及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贫血多见于婴幼儿期;慢性失血性贫血则多见于儿童期。另外,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因此还要注意贫血类型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如四川、浙江、江南一带儿童钩虫病贫血较多见,而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省遗传性血性贫血较多见(如地中海贫血),北方地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
2006-05-21 18:00:19投诉
什么是贫血? 不少人以为贫血是一种疾病,其实贫血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伴随各种疾病的一种症状。 所谓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比容(压积)低于正常值的下限。这个正常值可因不同的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生理性血浆容量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婴儿和青春期前儿童的血红蛋白比成人低,女性在青春期后与男性的差异明显,妊娠期的妇女由于血容量的增加,血红蛋白相对减少,久居海拔较高的居民的血红蛋白比海平面居民的正常值高。因此,诊断贫血应综合各种因素全面考虑。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测每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以及红细胞比容。 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制订的标准认为,血红蛋白低于以下数值者为贫血:6个月~6岁l10克/升,6~14岁120克/升,成年男性130克/升,成年女性120克/升,妊娠妇女110克/升。国内掌握的贫血标准为(克/升):成年男性<125,成年女性<l10,孕妇<105。 根据血红蛋白含量的不同,贫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四级:①轻度:血红蛋白低限~91克/升,症状轻微。②中度:血红蛋白90克/升~61克/升,体力劳动后心慌气短。③重度:血红蛋白60克/升~31克/升,休息时已感心慌气短。④极度:血红蛋白<30克/升,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2006-05-21 18:00:25投诉
贫 血 当血液内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时称为贫血。青少年、儿童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铁摄入不足。 (2)铁需要量增加。 (3)吸收障碍。 (4)体内铁分布失调。 轻度贫血无明显症状。中度贫血可有乏力、头晕、耳鸣、烦燥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可见皮肤粘膜苍白(以口腔粘膜、口唇、甲床为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轻度肿大;重度贫血者可出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贫血是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常身体健康的常见病,贫血不但有碍于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对其智能发育和免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膳食调理:瘦肉每日2两,蔬菜每日1斤,动物肝脏每周吃1次,水果每餐后吃1次。 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贫血者95%以上为轻度贫血,主要是由于膳食不平衡和饮食习惯不良而引起的。对于轻度贫血者经膳食成份调理矫治后即可痊愈。
2006-05-21 18:35:43投诉
贫血可引起各系统哪些症状? 贫血可引起心血管、神经、消化、生殖和泌尿系统的症状,具体如下: (1)心血管系统表现: 体力活动后感到心悸、气促,是最常见的症状。贫血严重或有心力衰竭时,即使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悸、气促。有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可出现心绞痛。有些病人平时无心绞痛,但由于贫血而加重心肌的缺血程度,则可发生心绞痛。体检时,在心底或心尖区常可听到柔和的收缩中期杂音。慢性贫血患者心脏常常扩大。贫血纠正后,杂音和心脏扩大均可消失。贫血较严重时可出现“高输出状态”。“高输出状态”的临床特点是:颈静脉扩张,压力增高,末梢血管扩张表现为陷落脉和毛细血管搏动,皮肤温暖,可有潮红。心肌代偿功能不足时,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S-T段降低,T波变平或倒置,QRS波大多正常。当贫血得到纠正时,上述心电图改变可恢复正常。 严重的贫血患者,即使没有心力衰竭,亦常在起床时下肢出现轻度的浮肿。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活动时静脉和毛细血管压的暂时升高、毛细血管的穿透性增高以及钠滞留等因素有关。 (2)神经系统表现: 贫血严重时,神经系统症状亦多见,尤其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眼前出现黑点或“冒金星”、精神不振、倦怠嗜睡、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手脚发麻、发冷或有针刺感等。贫血严重者可发生昏厥。贫血如急剧发生,患者常烦躁不安。 (3)消化系统表现: 食欲不振是最常见症状之一。亦可出现腹胀、心窝胃脘部不适、恶心、便秘。有时可有舌痛、舌苔光滑。贫血严重者,肝脏可有轻度肿大,发生心力衰竭时尤其明显,并常有压痛。 (4)生殖系统表现: 女性患者常有月经不规则,闭经最为常见。贫血常由月经过多引起,但偶尔贫血亦可引起月经过多。严重贫血患者多有性欲减退。 (5)泌尿系统表现: 严重贫血患者尿中可出现少量蛋白,尿浓缩功能轻度减低,但除了本来就有肾脏疾病外,一般不会引起血液尿素氮增高。发生急性血管内大量溶血时,尿色可呈红茶或酱油样颜色(血红蛋白尿),如果同时有循环衰竭,可发生少尿、无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2014-08-10 18:09
举报向医生提问
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认为贫血。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不同原因导致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痨性贫血等。急慢性贫血:急性失血所致贫血、慢性贫血(如风湿病性贫血、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所致贫血、肝脏疾病所致贫血、慢性肾性贫血、恶性肿瘤所致贫血等)。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