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心悸与心慌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心理行为疗法、针灸治疗等非药物方法缓解,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严重者可能需要射频消融术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评估病情。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充足睡眠,旨在改善整体健康状况。此措施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促进血液循环,进而缓解心悸和心慌的症状。
2.心理行为疗法
心理行为疗法通过认知重构、放松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状态,减少压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研究显示,长期的心理应激可能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从而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悸等症状。
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将特制的针具按照一定穴位刺入人体内,运用手法激发经气,使被刺激的部位产生酸、麻、重、胀的感觉,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心悸多由气血不足、情志不畅等原因导致,而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上述不适症状。
4.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等可调节心脏电信号传导及节律,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这些药物能稳定窦房结功能,降低异常搏动发生率,从而控制心悸现象。选择使用此类药物时需考虑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风险。
5.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性微创手术,在X线引导下将电极导管插入心脏特定区域,利用高频电流消融异常组织。该技术主要用于根治快速型心律失常,其机制主要是破坏心肌细胞间的异常传导通路或触发点,恢复正常的心脏电活动。
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针对心血管系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对于预防和管理心悸与心慌症状至关重要。

2023-12-30 18:20

举报

医生回答(1)

韩左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 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 太极拳 、体操、 气功 等,注意预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

2014-08-10 21:2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悸 (心慌)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 症状起因:心悸的病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心脏器质性病变,有的是由于功能性的因素所致,临床上须加以鉴别,从而进行不同的诊治。常见的引起心悸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2、心动过速 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补动等。 3、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 1、生理性 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 2、病理性 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 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 可能疾病: 心咳 心脏病 痰饮 虚劳 血虚眩晕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老年科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