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判断依据

精选回答(2)

薛宇龙 主治医师 山西白求恩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心血管疾病以及相关专业疾病的诊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提问

心脏骤停判断依据主要包括意识、大动脉搏动、呼吸、心电图、瞳孔变化等。

1、意识

心脏骤停时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而且意识丧失的时间一般在心脏停止射血后的10秒左右。

2、大动脉搏动

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大动脉搏动也会消失,此时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等部位会出现大动脉搏动。

3、呼吸

心脏骤停时患者的呼吸会逐渐停止,而且胸廓无起伏。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则说明患者出现了心脏骤停的情况。

4、心电图

心脏骤停时患者的心电图一般会出现异常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等。如果患者的心电图出现异常情况,则提示可能存在心脏骤停的情况。

5、瞳孔变化

心脏骤停时患者的瞳孔会逐渐散大,而且会出现对光反射消失的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平时的护理,避免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也要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否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2023-03-08 11:35

举报

胡瑛 主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三甲

提问

你好,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可以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是可以出现死亡的。一般通过心电监护及血压的监测评估的,平时可以用触摸大动脉,听诊等进一步明确的,如果出现,需要及时心肺复苏,争取抢救时间,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8-10-25 00:09

举报

医生回答(2)

朱子强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上午发生率增高的节律变化。上午发生率增高可能与病人此时体力和精神活动增加有关,心肌缺血、心室纤颤及血栓形成等危险性增高是上午易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原因。猝死发生前病人可无任何症状,甚至可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史。约半数以上的猝死病人在2周内常有胸痛、心悸、恐惧、渐重的疲乏无力等先兆症状

2014-08-12 22:06

举报

张大炳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心脏丧失有效收缩4~15s,即出现临床体征。主要有:突然意识不清或抽搐,呼吸迅速变浅、变慢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皮肤出现发绀,神经反射消失,有些病人在睡眠中安静死去

2014-08-12 22: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脏“偷停”感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 症状起因: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眶上 、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声,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 可能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原发性心脏肿瘤 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