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新生儿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类别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儿黄疸的类别可以通过胆红素产生量、胆红素代谢特点、肝肠循环、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进行区分。
1.胆红素产生量
未结合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裂解,而胆红素是血红蛋白降解后的产物;结合胆红素则由骨髓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时所产生。
2.胆红素代谢特点
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肝脏摄取、结合、排泄等过程进行代谢;结合胆红素则经过肝脏转化后随胆汁排出体外。
3.肝肠循环
未结合胆红素不与肝肠循环中的葡萄糖醛酸基结合,因此不会被重吸收到血液中;结合胆红素可与之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然后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入并经由胆管进入血液循环中。
4.临床表现
未结合胆红素升高通常会引起皮肤和眼白发黄,并可能伴有瘙痒或疲劳等症状;结合胆红素升高可能导致陶土色大便、尿液变深以及皮肤黄染。
5.治疗方式
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光疗直接作用于皮肤表面进行治疗;结合胆红素需通过药物如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来降低其浓度。
新生儿黄疸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避免高未结合胆红素状态对脑部造成不可逆损伤。

2024-01-04 13:37

举报

医生回答(1)

高管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几种常见类型:   
(1)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2014-08-13 14:5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