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心火> 心火旺如何调理

精选回答(1)

郑湘宏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呼吸如慢性咳嗽、过敏咳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肿瘤等;消化道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结肠炎;老年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骨关节病如膝关节病、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

提问

心火旺的患者可以通过日常调理、针灸、服用药物、拔罐、情绪调理等方式进行调理。

1、日常调理

心火旺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患者也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苦瓜、冬瓜、西瓜等,有助于改善心火旺的情况。

2、针灸

心火旺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进行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劳宫穴、内关穴、神门穴等穴位,可以起到清心安神、理气降火的作用。

3、服用药物

如果患者心火旺的情况比较严重,通过针灸的方式效果不佳,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4、拔罐

拔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气等方式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拔罐,可以辅助治疗心火旺。

5、情绪调理

心火旺的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易怒、烦躁等,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打太极、慢跑等,可以舒缓心情,对于改善心火旺有一定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避免熬夜,以免损害身体健康。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19-02-11 20:44

举报

医生回答(2)

秦俊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心火旺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情志调理、运动疗法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通过摄入清热降火的食物如莲子、绿豆等来缓解心火旺盛的症状。因为这些食物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能够减轻因心火过盛引起的烦躁不安等症状。
2.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可选用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等方剂,其成分包括黄连、栀子等,旨在清除心火。这些药物能平抑内扰之心火,同时有助于改善由心火上炎所致的心烦不宁、失眠多梦等情况。
3.情志调理
情志调理涉及运用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来减少压力和焦虑,从而辅助调节心脏功能。减少情绪上的紧张和压力可以帮助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水平,间接地支持心脏健康。
4.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建议患者选择太极拳、瑜伽等柔和舒缓的运动方式,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此类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因长期静坐导致的身体僵硬和不适感,进而改善心火旺引起的相关症状。
此外,睡眠管理也是关键,每晚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恢复身体平衡。若上述方法无效且症状加剧,应寻求中医师的帮助,以便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

2024-01-15 00:04

举报

罗成志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心火旺可以从两方面调理,一是饮食,一日三餐中尽量吃得清淡点,如果没有喝汤的习惯可以尝试着喝汤,淡汤,还有多吃如下文所介绍的寒的食物。二是调心态,要懂得“修心”,“莫生气”相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其中对待人生的态度非常坦荡,其精髓更值得朋友们去领悟。 饮食也是祛除心火的重要法宝。

2014-08-13 20: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火

心火在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 症状起因:人体的散热体系,除了皮肤、汗腺、呼吸对热量的散发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不至于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到一定程度,人体也会出现产热散热平衡的失调,从而出现各种发热性疾病,这就是产热相对过多的情况,在中医上把这种相对的热量过多引起的“内火(热)”称为“虚火(热)”。“虚火(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自觉发热,测量体温往往无升高或有轻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热度往往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劳累后症状会加重。除发热外,另外还可以见到手足心发烫、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骨蒸潮热、两颧潮红等症状。人体内血、津液、元阴等物质,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在完成生理活动时要消耗这些物质,同时又从饮食中吸收营养,使消耗的物质得到补充和充盈。当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另外,体内的液态物质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也会大量减少,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对于这种疾病,就需要采用补养阴液的方法来治疗,只有使体内损耗的血、津液、元阴等阴液得到逐步的充盈,低热才能逐步好转。此外,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不当,比如说过度发汗,也会使体内阴液损伤,而导致“虚火(热)”。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常见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症。《明医杂著》卷一:“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治宜清金养营,疏邪润燥为主。

  • 可能疾病:赤脉传睛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

周继友 主任医师

提问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孙彩珍 主治医师

提问

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

崔东旭 医师

提问

郑州甲乳专科医院

刘建国 副主任医师

提问

郑州甲乳专科医院

裘维焰 主任中医师

提问

杭州阿波罗医院

丁国安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