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压痛> 乙状结肠压痛

精选回答(2)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精通内镜下操作、治疗,已开展胃、肠镜近9万例,小肠镜、胶囊内镜千余例

提问

乙状结肠压痛可能是饮食不当、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息肉、乙状结肠癌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长期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会刺激乙状结肠,导致乙状结肠出现压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不适症状。

2、急性肠炎

如果患者食用了不洁的食物,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乙状结肠,引起急性肠炎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乙状结肠压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

3、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遗传、免疫等因素引起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刺激肠道黏膜,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乙状结肠压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沙拉秦、柳氮磺吡啶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4、乙状结肠息肉

乙状结肠息肉主要是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发生隆起性病变,可能与长期吸烟酗酒、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乙状结肠压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内镜下息肉摘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5、乙状结肠癌

乙状结肠癌主要是乙状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性病变引起的,可能与家族遗传、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乙状结肠压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放疗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另外,患者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自身体质。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适当进行运动,如骑车、打球、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023-07-22 02:35

举报

邓秋生 主任医师 湖南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擅长:腹部外科,肛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和骨伤科疾病,擅长中西结合治疗。

提问

你好!你说的这种情况请问你怎么知道是乙状结肠疼痛而不是其他肠道的问题呢?你以前是不是诊断过有乙状结肠炎,以前有过类似发作?如果没有, 慎重起见,也为了对你负责,建议你去正规医院看看肛肠科医生,做一些必要的临床检查,如肛门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等,以明确诊断,方便进一步治疗。

2018-04-18 19:13

举报

医生回答(2)

陈肖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乙状结肠压痛可能与炎症性肠病或感染性疾病有关。
乙状结肠位于左下腹,当其发生病变时会引起局部炎症和水肿,导致压痛现象。常见的病因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以及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疾病。这些疾病均会导致肠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从而引发肠道组织的破坏和炎症反应。
此外,结核病也可能引起乙状结肠压痛,因为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繁殖时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局部出现渗出、增生等病理变化,进而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灶,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压痛。
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同时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影响疾病的恢复。

2023-12-26 14:02

举报

高管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好:根据你的病情介绍初步诊断慢性乙状结肠炎合并慢性直肠炎,是一种发生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内的慢性炎症,常因饮食不当、吃点瓜果凉的油腻的,喝点饮料、白酒啤酒等都会拉肚子,而大便次数多有粘液、肛门下坠、里急后重、有便意感觉,是糜烂、溃疡性直肠炎特有的症状。

2014-08-14 00: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拉肚子 (腹泻,泻肚子)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个别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粪便的性状正常,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为150~200g,含水分为60%~75%。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