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平足症症状
补充说明:平足症症状
a******W 2014-08-15 22:1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平足症的症状包括足部疼痛、肿胀、扁平足、步态异常以及跟腱短缩。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寻求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1.足部疼痛
平足症患者由于足弓塌陷,在长时间站立或者走路时,会导致足底筋膜和韧带受到过度拉伸,从而引发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出现在足底部,尤其是在长途步行或度运动后更为明显。
2.肿胀
当平足症伴随有炎症反应时,可能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液体积聚而引起肿胀。肿胀可能发生在脚踝或足部任何部位,早晨起床时尤为明显。
3.扁平足
平足症患者的足内侧纵弓低平或消失,使足部缓冲震荡的能力下降,容易引起足部疲劳和疼痛。长期如此,可导致肌肉劳损、韧带松弛,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足部畸形。主要表现为足部内侧出现凹陷,有时伴有足跟倾斜。
4.步态异常
平足症患者由于足弓结构改变,行走时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可能导致步态不稳或摇晃。这些异常可能包括外八字步态、膝关节内翻等,观察患者行走时的下肢运动模式即可识别。
5.跟腱短缩
平足症患者由于足部结构变化,跟腱长度相对正常人较短,以适应足部的功能需要。这可能导致跑步、跳跃等活动时跟腱承受额外张力,引起不适甚至受伤风险增加。
针对平足症的症状,建议进行X光检查以评估足部结构,必要时还可进行CT扫描或MRI成像来详细评估骨骼和软组织情况。治疗措施可能包括物理疗法如定制支具或矫形鞋垫,严重情况下可能需手术矫正。患者应避免穿着高跟鞋,选择合适的鞋子并定期进行足部保健,如按摩和拉伸,有助于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2024-02-18 19:05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如果不是先天性也没有受过外伤的话,平足是有可能康复的。注意锻炼,同时要特别注意减轻足弓压力。
肌肉力量不足很难维持正常的足弓,所以要锻炼,平足的自我锻炼方法很多,平时脚趾向下抓握,向上提拉都是锻炼,随时可以做,通过对足底的肌肉、韧带和小腿后面的肌肉的锻炼,它们强壮了,平足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与康复。
平足的另一个原因,是前足和足弓长期压力过大,减轻前足和足弓压力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鞋的问题,多数的平足都是穿鞋不当造成的,不要穿任何带跟的鞋,都会加大足弓压力,加重平足。平底鞋一定比带跟的鞋有利,穿平底鞋比穿带跟的鞋行走能力更强,症状也轻一些。平足患者多用脚跟和脚外侧走路,就可以轻足弓压力,缓解症状。试验一下:赤足或穿平底鞋,前脚踩一本18毫米左右厚的书,脚跟踩地,体验一下平足的症状是否有减轻。
如果有减轻的话可以用一种前高后低的负跟鞋,鞋底是前高后低的,可有效减轻前足和足弓压力,是一种有效的前足和足弓减压鞋。这种足底受力的改变,可减轻韧带负担,有利于平足症患者的行走,也有利于酸痛感的减轻。而且对健康有益无害。负跟鞋在有些三甲医院可以买到。
特别注意:对于运动鞋也要加以甄别,很多自称高级运动鞋的,其实是带跟的旅游鞋,这是造成青少年平足的主要原因。任何高度的鞋跟都会增加足弓的压力——高跟鞋高度有害,中跟鞋中度有害,而绝非有益无害!有一篇科普文章《鞋与健康的是是非非》,说得很清楚。
2014-08-15 22:18
举报向医生提问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性体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
症状起因:病因: 疼痛通常由导致组织损伤的伤害性刺激引起。 外部因素:刀割、棒击等机械 性刺激,电流、高温和强酸、强碱等物理化学因素均可成为伤害性刺激。 内部因素:疾病如癌症等导致组织细胞发炎或损伤时,释入细胞外液中的钾离子、5-羟色胺、乙酰胆碱、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亦可引起疼痛或痛觉过敏。 其他因素:受凉、受潮湿过度劳累和长期不适当的工作体位后发生疼痛。 病理: 全身皮肤和有关组织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游离神经末梢,作为伤害性感受器,将各种能量形式的伤害性刺激转换成一定编码型式的神经冲动,沿着慢传导的直径较细的有髓鞘和最细的无髓鞘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神经节传到脊髓后角或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的有关神经元,再经由对侧的腹外侧索传至较高级的疼痛中枢──丘脑、其他脑区以及大脑皮质,引起疼痛的感觉和反应。与此同时,快传导的直径较粗的传入神经纤维所传导的触、压等非痛信息已先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脑区,并与细纤维传导的痛信息发生相互作用。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