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异位性皮炎怎么治
补充说明:异位性皮炎怎么治
a******W 2014-08-20 15:27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异位性皮炎的治疗可能包括皮肤保湿、抗组胺药、激素类外用药膏、系统性免疫调节剂、光疗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皮肤保湿
通过使用无香料、低刺激性的润肤乳液保持皮肤湿润。皮肤保湿有助于减少因干燥引起的瘙痒和炎症,改善异位性皮炎的症状。
2.抗组胺药
口服或外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或苯海拉明可缓解瘙痒感。抗组胺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由过敏反应引发的不适。
3.激素类外用药膏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弱至强效激素,在医师指导下定期涂抹。激素类药膏能够迅速控制局部发红、肿胀及异常出疹现象;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或其他副作用,需谨慎使用。
4.系统性免疫调节剂
遵循医嘱服用环孢素、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应答来控制异位性皮炎发作频率和强度。
5.光疗
在专业人员监督下接受特定波长紫外线照射。窄波UVB或UVA紫外线对皮肤有舒缓作用,有助于控制异位性皮炎。
患者应避免穿着粗糙或紧身衣物,以免摩擦患处,加剧不适。同时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以减少诱发因素。
2024-01-13 08:22
举报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局部用药、口服用药、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患者在发病期间需要注意皮肤的防护,不要经常用手抓挠,减轻给皮肤带来的损伤。同时也需要多穿透气性比较好的衣服,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服。
2、局部用药
异位性皮炎可能会导致皮肤长红斑、丘疹,而且还有可能会伴随明显的瘙痒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复方醋酸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3、口服用药
如果出现了明显的瘙痒症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抗过敏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止痒效果。
4、物理治疗
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好,患者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液氮冷冻治疗等方式来改善,能够减轻给皮肤带来的损伤,以免病情持续发展。
5、中医治疗
异位性皮炎患者可遵医嘱采用当归饮子加减、荆芥防风加减等中药进行治疗。当归饮子是由当归、黄芪、芍药、甘草、熟地黄、茯苓、白术等药物组成。荆芥防风加减是由荆芥、防风、黄芪、白术、桂枝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血、疏风散寒、除湿止痒等作用。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衣物,避免用手抓挠患处。同时还应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若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2015-02-05 11:17
举报你好,去除并避免可能的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包括润肤膏的常规应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合并感染的抗感染治疗、非激素类的局部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口服治疗、光疗、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建议去大型皮肤病医院治疗。
2015-02-02 10:03
举报针对年龄较大的成人,现在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进行中波紫外线治疗,补骨脂素加度长波紫外线或不加补骨脂素的窄带长波紫外线照射。因为射线作用于身体进行治疗,可能有潜在的远期副作用,所以这种治疗方法在儿童和青少年很少使用,许多年龄较大的成人治疗时也非常谨慎,经特异性抗原皮内试验或IVT检测明确的抗原物质,应采取措施,主动避免接触、吸人或食人,如未能确定过敏原,则应注意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包括食物、吸人物及接触物等,发现后应尽力避免。
2014-08-20 15:27
举报向医生提问
瘙痒(pruritus)是一种可经引起立即进行搔抓愿望的主观感觉。是皮肤病最常见的共同症状。由于各种皮扶病的不同和个体第三度的不同,瘙痒的严重和度可轻可重,可边发性,音断性和持续性;也可是局限性,泛发性或全身性。瘙痒轻者可经搔抓后即可减轻可减失。瘙痒重者则奇痒难忍不停地搔抓直至表皮被拆破出血发生首长痛时才可减轻,由于不断地搔抓可使患部皮肤变厚,变厚的皮损又加重了瘙痒,形成愈痒愈抓,愈抓愈痒的恶性循环。
症状起因:目前认为瘙痒与疼痛是通过共同的神经通路传导的,痒觉的发生和痛觉一样,是由表皮真皮交界处的游离神以末梢网受到刺激。通过传入和传出神经反射与大脑发生联系。无论刺激为外来的,内在的,反应性或反射性在痒范围内的刺激均可诱导出瘙痒的感觉。 引起瘙痒的刺激与游离神经末梢发生的冲动之间的基本但是是具有生理活性的介质。组胺是瘙痒的物质基础。任何导至刺激肥大细胞的因素,如变应性的,物理的,精神的等均可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胺。因此临闲上用抗组胺和稳定肥大细胞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可治疗由组胺所致的瘙痒。 肽类为一种水解蛋白质,在过敏性皮肤病中认为缓激肽也可能是一种产生瘙痒和风团的介质。 前列腺素及其其相关物质,人类皮肤炎症细胞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有关。这些物质包括前列腺素,多形核白细胞趋化因子、白二烯。经研究发现前列腺素本身不能引起瘙痒,但它却可降低皮肤对组胺所致瘙痒的阈值。从而使瘙痒加重。白细胞趋化因子和白三烯能否增强其他炎症介质所引瘙痒,目前仍不清楚。 环境和局部因素都 能直接影响皮肤对痒刺激的敏感性,皮肤温度轻度增高,瘙痒的感觉就随之增加。如热水沐浴、室温过高,烤火或运动后均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痒感,空气中的湿度过完全工导致皮肤干燥也可引起瘙痒。这种情况在老年人时更较明显。 精神和情绪不稳定亦可增加瘙痒的敏感性。过食辛辣,饮酒、咖啡均可引起皮肤瘙痒。 除很多皮肤病引起瘙痒外,一些全身疾病也可发生瘙痒,如尿毒症时发生瘙痒与体内某循环因子有关,阻塞性黄疸可引起顽固性瘙痒。 总之引起瘙痒的机制较为复杂,明确的机理仍不十分清楚。 引起民瘙痒的皮肤病多种多样。由于个体对损的严重和度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种皮肤病患者感觉程度亦不相同。即使同一种皮肤病患者感觉程度亦不相同。瘙痒的病因较为复杂,有的病因仍不明确,现就以常见瘙痒性或剧烈瘙痒的皮肤病分类如下。 (一)感染性皮肤病 1.病毒性皮肤病 水痘、麻疹、扁平疣等。 2.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疹、毛囊炎等。 3.真菌性皮肤病 头癣、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 4.寄生虫及动物性皮肤病 钩虫皮炎,血吸虫皮炎、匐行疹、虱病、蚊子叮咬、螨虫皮炎、桑毛虫皮炎、疥疮等。 (二)物理性皮肤病 痱子、多形性日光疹、日光皮炎、冻疮、摩擦性苔藓样疹等。 (三)变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湿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出皮炎、药疹、荨疹等、丘疹性荨麻疹。 (四)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瘙痒病、痒疹、结节性痒疹、妊娠性痒疹、渗出性盘状及苔藓皮炎等。 (五)、猩红热样红斑,多形性红斑,银屑病,副银屑病,玫瑰 糠疹,毛发红糠疹,妊娠丘疹性此炎、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红皮病等。 (六)疱疹性皮肤病 疱疹样皮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妊娠疱疹、疱疹样脓疱病、角层下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掌跖脓疱病等。 (七)代谢性皮肤病 皮肤淀粉样变,黏液水肿性苔藓等。 (八)淋巴网状组织肿瘤 蕈样肉芽肿,sexary综合征、Hodgkin病、滤泡性淋巴瘤、肥大细胞增生症、皮肤血白病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