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血肌酐146
补充说明:血肌酐146
2014-08-21 11:4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3)
血肌酐146μmol/L一般是不正常的,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也可能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引起的,可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如果在平时过多吃含蛋白质比较高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蛋白质代谢产物增多,从而就会导致血肌酐升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在平时要调整饮食,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通常能够逐渐恢复正常。
2、慢性肾小球肾炎
可能是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不愈而引起的,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伤,从而引起血肌酐升高。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并遵医嘱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青霉素V钾片等药物治疗。
3、糖尿病肾病
可能是由于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没有及时控制血糖,导致肾脏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引起糖尿病肾病,导致血肌酐升高。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并遵医嘱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治疗。
4、高血压肾病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但是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导致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从而引起高血压肾病,导致血肌酐升高。患者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并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治疗。
5、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肾小球损伤,从而引起血肌酐升高。患者要注意休息,并限制盐的摄入,遵医嘱服用青霉素V钾片、氢片等药物治疗。
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3-08-17 22:20
举报肌酐属于肌肉的代谢产物,所以在人体是比较稳定的。正常值在53到133之间,您的数值偏高。有可能是有肾功能障碍,而且您目前有不适的临床症状。可以进一步做超声,补体等检查看是否是肾小球疾病。明确疾病的部位,最做针对性治疗。
2018-03-06 08:38
举报首先根据你所提供的血液中的肌酐数值建议你把这个检测的化验结果发上来我看一下,因为每个医院他的化验的标准试剂不同,所以可能会出现数值的高低标准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当然如果说高于100的话就说明可能会出现肾功能的损害。
2019-03-01 15:4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单纯从这两次的化验结果,还不能判断增长的怎么样,因为这个指标是有一定的浮动性的.相差十几个不算数差的.意见建议: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应该以综合治疗为主,不要单纯把眼光盯着肌酐,任何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才是最重要的.降低肌酐的药物主要有:药用炭片,中药灌肠等.生活护理:平时要低蛋白,低盐饮食,注意控制好血压.建议你住院一段时间,制定一个比较适合你病情的治疗方案,出院后要坚持治疗.这是一个慢性病,而且治不好.希望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2014-08-21 11:42
举报从你所说的指标来分析,你已经接近肾功能不全的的底线了.是尿毒症了.肾脏的代谢功能特别强,一般情况下肾脏大部分功能处于“休息”状态下,只有一小部分在工作,如果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了,说明肾脏储藏的哪部分功能已经用上去了,但是还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了,才会出现各项指标的升高.这时肾脏功能往往已经损伤到了百分之六七十了,这个做同位素肾图,CT等可以证明.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早期,在刚发病的阶段这时一定要好好的抓住机会正规系统的治疗,如果大意错过了这个最佳治疗期,一不注意,由于各种原因的诱发(感冒,发烧,)很快就到了尿毒症期了.这是大多数病人犯的一个毛病,刚开始认为没有事等发展到了尿毒症后悔也没有用了. 所有的肾功能衰竭病人无论早期,中期,晚期临床证明服用中药是最好的也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以中药为主,西医这辅(主要是治疗合并症如高血压心脏病感染等)因为西医认为肾功能一旦损伤了不可能逆转.只是对症治疗,如果指标不高认为不严重,等血肌酐上升到一定的指标了就严重了,可以血液透析了,如果透析不了了哪就只有换肾了.现代药理证明中药可以恢复相当一部分肾脏功能,如果是早期的病人肾功能损伤不十分严重的话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去.用现代中药以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肾小球变性纤维化,对抗肾小球的增生和渗出,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血小板凝聚,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肾功能的恢复,增加自身的抗病能力以达到康复.
2014-08-21 11:42
举报向医生提问
慢性肾衰竭(CRF)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进展恶化达终末期的表现,肾功能接近正常人10%左右时,出现一系列综合征。一般有比较长的病程,按其肾功能损害程度分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终末期又称尿毒症期。
症状起因:一、病 因 慢性肾衰竭病因极为广泛,几乎所有肾脏疾患发展恶化都可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没有治愈,短时期内又没有死亡亦可直接过渡为慢性肾衰竭。现将常见原因叙述如下: 1.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情发展恶化到晚期是最常见慢性肾衰竭的原因。 2.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一组主要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的疾病,因此又称小管一间质性肾病(Tubulo-Interstitia Nephropa-thy).其病因复杂,是临床常见病,占泌尿系统疾病的25%~33%,居于慢性肾衰竭的第二位。 (1)感染:细菌、病毒、霉菌、疟原虫等侵袭肾间质和肾小管,其代表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恶性疝疾等。 (2)免疫损害:常见药物过敏如青霉素、磺胺,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累及肾脏。 (3)毒性物质损害: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损害肾脏,重金属盐类如汞、铅、砷、金等损害肾脏。 (4)肾脏血供障碍:如肾动脉硬化、肾动脉狭窄等。 (5)代谢异常: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长期低血钾等。 (6)物理因素:长期照射X线,恶性肿瘤X线放疗等。 (7)尿路梗阻:梗阻引起膀胱、输尿管尿液反流使肾盂、输尿管压力增高损害肾间质,如合并感染则更加重病情。 (8)肿瘤直接浸润肾间质:如白血病、淋巴瘤、癌细胞转移引起肾间质损害。 (9)遗传性疾病:如多囊肾、肾囊肿。 (10)巴尔干肾炎:属于原因不明的肾间质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南欧。 3.高血压动脉硬化 此时首先损害肾小管而后损害肾小球,与肾小球肾炎首先损害肾小球而后损害肾小管不同。 4.继发于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痛风肾、淀粉样变性等。 二、机 理 1.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 当肾小球破坏越来越多残余肾单位因代偿过度滤过,最终导致肾小球相继硬化而失去功能,如 85%肾切除的动物,3个月可见残余肾小球肥大,上皮细胞空泡形成,足突融合,6个月可见系膜区增大;肾小球基底膜内皮、上皮细胞脱落,最后导致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脏滤过率进一步减少,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2.矫枉失衡学说 在慢性肾衰竭时,体内有毒物质增加,机体为了清除某些毒物而代偿,结果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磷排泄减少,出现高血磷,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作用于肾小管,增加尿磷排泄,使血磷降低,血钙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血钙升高沉积在各个系统其中包括肾脏本身,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慢性肾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低,排钠减少,此时利钠激素分泌增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但利钠激素对Na+-K+-ATP酶有抑制作用,因此使许多组织对钢转运障碍,造成了新的不平衡。 3.毒素学说 在尿毒症时体内有200多种物质增加,其中有20多种具有毒性物质,分小分子(分子量<500人中分子(分子量500~5000)和大分子物质(分子量>5000)三大类。小分子物质是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如尿素、胍类、胺类。中分子物质如多肽类,细胞和细菌的裂解产物。中分子物质可以引起周围神 经病变、尿毒症脑病,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胰岛素活性抑制,脂蛋白脂酶活性抑制,血小板功能损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性功能障碍和外分泌腺萎缩。慢性肾衰竭时,高血磷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增加,引起组织钙沉积,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脑细胞含钙量增加,同时甲状旁腺是引起肾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可影响心脏功能和心肌细胞代谢。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泌尿、肾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