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脑瘫> 脑瘫> 足内翻的治疗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足内翻的治疗可以考虑物理疗法、矫形鞋垫或鞋类调整、定制支具、肌肉加强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按摩、拉伸和平衡练习,通常由康复师指导,在医院或诊所环境中进行。这些方法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僵硬,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减轻足内翻的症状。
2.矫形鞋垫或鞋类调整
矫形鞋垫或鞋类调整通过提供额外支撑和纠正步态不正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步态。这种措施适合于因骨骼结构异常导致的足内翻,可减少不适感并预防进一步损伤。
3.定制支具
定制支具如踝关节支架可在日常生活中佩戴,旨在稳定踝关节位置。支具有助于固定足部在正确的位置上,防止其过度旋转,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足内翻。
4.肌肉加强训练
针对腓肠肌、比目鱼肌及足底肌群的力量训练可以在家中完成,一般包括抗阻练习和体重负荷训练。增强小腿后侧及足底肌群力量有助于对抗足内翻倾向;对于功能性缺陷所致者尤有益处。
5.神经肌肉电刺激
神经肌肉电刺激是利用电流刺激受损区域周围神经的方法,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此技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并可能对某些类型的足内翻有效果。
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此外,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也是确保成功的关键因素。

2024-02-15 12:02

举报

医生回答(1)

刘心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儿马蹄内翻足是临床最常见的小儿足部畸形,其特点是足的前半部内收,内翻,跟骨内翻,跖屈,跟腱挛缩呈马蹄畸形等.新生儿发病率为1‰~4.5‰,男女之比为2:1,单侧多于双侧.该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出生后即可发现畸形,因此诊断不困难;后天性马蹄内翻足一般可由脑瘫,脊柱裂,外伤等疾病引起.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按摩方法,左手拇指按在足部凸起的部位,右手握住前肢,向下向外用力,待前脚畸形纠正以后,再向上用力来纠正马蹄的畸形,家长们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要进行错误的按摩.

2014-08-22 11:2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马蹄内翻足

马蹄内翻足是临床最常见的足部畸形,其特点是足的前半部内收、内翻,跟骨内翻、跖屈、跟腱挛缩呈马蹄畸形等。

  • 症状起因:1.遗传因素 本病常有家族史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Wynne-Pavis等报道:患者中有家族史者的比例2.9%;另外单卵孪生的发病率远比双卵孪生为高,比例为33∶3。虽然遗传是一种重要因素,但尚不能确定显性隐性或伴性基因遗传的规律。 2.胚胎因素 Bohm认为,胚胎3个月之内,足处于马蹄内翻的三个原始畸形状态,即下垂,内收和旋后(内翻)。自第4个月开始,足处于中和旋转位,跖骨轻度内收,足也开始沿长轴旋前,接近正常人足的位置。任何发育障碍都将使足保持于胚胎早期的畸形位。 3.宫内因素 胎儿在宫内体位不佳,足部受压,长时间处于足内收、后跟内翻、踝部下垂位。相应地小腿后侧和内侧的肌肉缩短,内侧关节囊增厚,使足进一步处于畸形位。 4.环境因素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本病与环境因素有关,如Duraswami注射胰岛素至发育中的鸡胚内造成马蹄内翻足畸形。有人证明在肢体发育的关键时刻,缺氧可能导致马蹄内翻足。Stewart发现,在许多来自日本的患者中,由于有蹬坐于内翻足上的习惯,发病率特别高。

  • 可能疾病: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小儿扁脸关节脱位足异常综合征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隐性脊柱裂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骨科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