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氧氟沙星注射液副作用
补充说明:氧氟沙星注射液副作用
a******W 2014-08-24 12:59
氧氟沙星注射液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高烧 胀痛 白细胞减少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副作用可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肌肉骨骼疼痛、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异常以及血液系统异常。使用前应评估潜在风险与获益,并密切监测任何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是指由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的头痛、眩晕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或行为改变,严重时可能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2.肌肉骨骼疼痛
肌肉骨骼疼痛是由于药物作用于神经和肌肉组织导致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休息即可缓解。
3.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对氧氟沙星产生免疫应答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过敏反应可能导致荨麻疹、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以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4.心血管系统异常
心血管系统异常可能是由于氧氟沙星通过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而导致的心律失常。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出现时,应及时监测心电图并报告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5.血液系统异常
血液系统异常通常是因为氧氟沙星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引起白细胞减少或其他血液成分异常。这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需定期检查血常规,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变化。
使用氧氟沙星注射液时应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
2024-02-28 00:45
举报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一般偶见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失眠、头晕、头痛、皮疹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及注射局部刺激症状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即可消失。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其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典型。
2014-08-24 12:59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8-2.0×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减少至低于0.5-1.0×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常伴有严重的难以控制的感染。上述三类情况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大致相同,但病情的严重程度不等。
症状起因:(一)骨髓损伤: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 2.化学毒物及放射线:化学物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等对造血干细胞有毒性作用,X线和中子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损害,出现粒细胞减少。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是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于粒系分化的不同阶段,致骨髓损伤,粒细胞生成障碍。常见于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4.全身感染: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5.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癌肿骨髓转移、造血系统恶性病及骨髓纤维化等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DNA合成,骨髓造血活跃,但细胞成熟停滞而破坏于骨髓内。某些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存在着成熟障碍,而致粒细胞减少。 (二)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 (三)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四)混合因素 如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临床上上述三类白细胞减少常混合存在,宜注意分析。
可能疾病: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登革热 白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药物性皮炎 门静脉高压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内科
多糖蛋白片
用于白细胞减少症、传染性肝炎、神经衰弱等症的辅助治疗。
阿司匹林肠溶片
抑制下述情况时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障碍所至的心脏疼痛) ;急性心肌梗塞 ;预防心肌梗塞复发 ;动脉血管的手术后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静搭桥术,PTCA) ;预防大脑一过性的血流减少(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已有前驱症状,如面部或手臂肌肉一过性瘫痪或一过性失明)后预防脑梗塞。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酮洛芬凝胶
用于各种骨骼肌损伤的急慢性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扭伤、挫伤,以及肌肉劳损所引起的疼痛;也可用于骨关节炎的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