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阳虚> 阳虚自汗的治疗

精选回答(1)

曹玺 主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擅长: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肾虚,阴阳失调,亚健康调理,中医养生

提问

阳虚自汗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阳虚自汗可能是过度劳累、年老久病、先天不足、饮食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四肢不温、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症状。

1、过度劳累

如果患者长期过度劳累,可能会损伤体内的阳气,从而出现四肢不温、畏寒肢冷等症状。建议患者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

2、年老久病

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会逐渐老化,可能会出现阳虚自汗、腰膝酸软、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注意自身保暖,适当增加衣物,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先天不足

如果患者先天体质比较弱,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全,也会出现阳虚自汗的情况。建议患者适当吃补益类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桂圆等,也可以遵医嘱服用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等药物进行治疗。

4、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长期食用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如冰淇淋、冰饮料、冰块等,可能会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出现阳虚自汗的情况。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适当食用温热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艾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改善。

5、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主要是由于劳累过度、久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自汗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7-10-08 06: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阳虚

阳虚是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证候。《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阴积潴的病证。此外,阳虚亦可见于心阳虚或脾阳虚。症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唇色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治宜温补阳气。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