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症换血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新生儿溶血症需要及时换血。
新生儿溶血症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疾病,通过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液中的致敏红细胞数量,缓解病情。
如果母亲是O型血,父亲是A、B或AB型,则新生儿可能为A、B或AB型血。此时,新生儿患ABO溶血病的风险会增加。但是,并非所有O型父母的孩子都会患病,因为除了血型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溶血病的发生风险。
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时,应密切监测患儿的血液指标,避免过度换血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同时,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皮肤黄疸情况,以免延误病情。

2024-02-10 02:06

举报

医生回答(1)

陈肖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药物治疗 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中西药可联合应用. ⑴西药 ①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血浆25ml/次静脉注射(100ml血浆含白蛋白3g,1g白蛋白可联结非结合胆红素8.5mg)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静脉滴注,每天1~2次.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强的松每日1~2mg/kg分3次口服,或氢化考地松每日6~8mg/kg或每日1~2mg加10%葡萄糖100~150ml静脉滴注.疑有感染者在有效抗感染药物控制下慎用. ③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尚能增加Y蛋白,促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每日5~8mg/kg,尼可杀米每日100mg/kg,皆分3次口服.因需用药2~3天才出现疗效,故要及早用药.两药同用可提高疗效. ④葡萄糖及碱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给患儿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时,血脑屏障开放,可使胆红素进入脑组织的量增加,尚应及时输给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预防胆红素脑病.碳酸氢钠剂量(mEq)碱剩余×体重(kg)×0.3. ⑵中药 中药可以退黄,体外试验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常用的方剂有:①3黄汤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②茵陈蒿汤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③消黄利胆冲剂茵陈9g,栀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 以上3方可选其中之一,每日服1剂,分次在喂奶前服.亦有制成静脉输入剂应用者,其疗效较口服者为快.

2014-08-25 12:4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核黄疸 (胆红素脑病)

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

  • 症状起因:胆红素能紧紧地结合在血清白蛋白上,不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只要白蛋白上有胆红素结合位点就不会引起核黄疸。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浓度低或血清中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的物质,如游离脂肪酸,氢离子,某些药物包括磺胺药,头孢菌素和阿司匹林,均可增加核黄疸的危险性。早产儿由于血清白蛋白浓度低而处于核黄疸的危险之中。在饥饿,败血症,呼吸窘迫或代谢性酸中毒的新生儿血清中,竞争性分子(如游离脂肪酸和氢离子)可能升高,这些情况使处于任何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新生儿有增加发生核黄疸的危险性。

  • 可能疾病: 母乳性黄疸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脑瘫 黄疸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儿科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