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焦虑> 焦虑紧张> 小孩子为什么咬指甲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小孩子咬指甲可能与缺锌、焦虑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抑郁或强迫症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必要时带孩子就医以确定确切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缺锌
缺锌会影响味觉和嗅觉感知,导致食欲不振,从而产生咀嚼行为以刺激唾液分泌和增加进食欲望。补锌制剂如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等口服补充剂可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症状。
2.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常存在过度担忧、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通过咬指甲来缓解内心的不适感。抗焦虑药物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可用于减轻焦虑症状。
3.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可能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某项任务,因此通过咬指甲来转移注意力。中枢兴奋剂如哌醋甲酯、阿可增强大脑皮层功能,改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注意力维持能力。
4.抑郁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咬指甲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习惯,用以缓解负面情绪。抗抑郁药如氟西汀、文拉法辛等可以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抑郁症状。
5.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会出现反复强烈的念头或冲动,咬指甲可能是为了减轻这些不适感受。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强迫思维和行为模式。
建议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以了解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压力或其他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血液锌含量检测或脑电图检查,以进一步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

2024-02-19 13:19

举报

医生回答(1)

姚李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不良习惯行为。与心理紧张和情绪不稳有关。儿童在焦虑紧张时咬指甲以减轻自我紧张,长久以后形成习惯。一些儿童因反复咬指甲致使手指受伤或感染。治疗主要采取行为疗法,如厌恶疗法和习惯矫正训练。后者的重点是自我意识到咬甲的害处,培养和强化良性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咬指甲行为一般随着儿童年龄增大可逐渐消失,但有部分儿童的这种习惯可持续进入成年期。

2014-08-26 21:3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咬指甲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 症状起因: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 可能疾病: 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

  • 就诊科室:心理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