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引起足内翻的原因
补充说明:引起足内翻的原因
a******W 2014-08-28 20:3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引起足内翻的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神经肌肉性疾病、外伤后遗症、关节炎、足部畸形继发足内翻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足部结构异常,进而引发足内翻。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1.遗传因素
由于家族中存在相关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足内翻。针对此类原因引起的足内翻,可考虑通过穿戴定制支具进行矫正。
2.神经肌肉性疾病
如腓总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变等,会导致足部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进而影响足部骨骼的位置关系,诱发足内翻的发生。对于这类原因所致的足内翻,建议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如维生素B6片、甲钴胺片等。
3.外伤后遗症
外伤可能导致软组织损伤或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组织或异常骨化,这些都可能导致足内翻。此外,外伤也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进一步加重足内翻的症状。对于外伤后遗症引起的足内翻,可以尝试物理疗法,如功能性锻炼,以增强足底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
4.关节炎
关节炎是关节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关节面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足内翻的现象。针对关节炎引起的足内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等。
5.足部畸形继发足内翻
足部畸形包括多种类型,如扁平足、高弓足等,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足内翻的发生。对于足部畸形继发足内翻的情况,可以通过矫形外科手术来改善足部结构,如三关节融合术。
针对足内翻,建议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以及物理评估,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X光检查、MRI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便于诊断并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2024-02-01 12:5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也叫作先天性畸形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畸形,大多为单侧脚部畸形,但也可以是双侧的。畸形明显时,小孩一出生时就能发现,如果能及早治疗,效果比较好,但治疗后畸形还是有可能复发,所以要定期随访到骨骼成熟为止,大约14岁以后。
病因
到目前为止,病因还不是很清楚,多数医生认为是胚胎在早期时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而引起发育异常导致畸形。也可能与胎儿时脚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有关。
临床表现
刚一出生,一侧或双侧脚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畸形,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脚向内侧翻、下垂。病情较轻的只表现为脚前部下垂、向内侧偏斜,内侧面出现皮肤皱褶。
等到小孩开始学走路时,畸形变得明显,表现为走路时只有脚的外侧缘着地,同时步态不稳、跛行。随着时间延长畸形进一步加重,脚部和小腿肌肉之间的平衡不协调,出现肌肉痉挛,再加上体重增加,足内翻下垂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脚着地处出现滑囊和胼胝,小腿骨也跟着变形。
诊断
足内翻畸形明显时,一出生就可以根据外形确诊,但如果刚出生时足内翻、下垂不明显,就需要仔细检查。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用手握住小孩的脚前部,将脚向各个方向活动,当脚活动至向外侧翻时,如果感觉有阻力,就有可能存在畸形,需要进一步检查。到了晚期,畸形更加严重,X光片检查可发现脚部骨骼已经出现排列异常。
治疗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以矫正畸形为主,应该从一出生就立即开始治疗,因为愈早治疗,效果愈好,如果早期能及时治疗,脚部功能都可以恢复。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而有所不同。
1、 手法矫正
这种方法只适合于六个月以内的患儿,六个月以上一岁以下的患儿如果畸形较轻也可以使用。治疗愈早愈好,最好是从一出生就开始进行,而且要反复多次进行。
矫正的手法应由医师教会母亲或其他照顾患儿的人,矫正时手法应轻柔,以免引起损伤,同时注意矫正到适度就可以,不要过度。矫正时应将小孩患足向外侧翻、向脚背方弯曲,每天矫正两次,每次可在喂奶前进行。这种治疗应持续到满一周岁后,即使治疗不能使畸形完全矫正,也可使痉挛的软组织变得松驰,为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2、 石膏管形外固定矫正
这种治疗用于一到三岁的患儿。小孩在全身麻醉的状况下,将脚掰至正常位置,然后用管状的石膏固定。一到二岁的小孩,每两星期更换一次石膏,二~三岁的小孩,每个月更换一次石膏。
以上两种方法,治疗不会引发新的损伤,而且对于轻型足内翻,只要能严格按要求治疗,大多可以完全矫正。
3、 手术治疗
通过手法矫正、石膏固定矫正治疗失败的患儿,或错失矫正治疗机会的患儿,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三到十五岁的患儿,可用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十五岁以后的患儿,手法矫正、软组织松解手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或严重足内翻下垂没有做过治疗的小孩,可以通过三关节融合手术治疗,手术后一直用石膏固定至脚部跟距、距舟、跟骰三个关节融合为止。
2014-08-28 20:34
举报向医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