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茵栀黄颗粒作用
补充说明:茵栀黄颗粒作用
a******W 2014-08-28 21:11
我要咨询
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茵栀黄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对于肝功能损害、胆红素升高、新生儿黄疸、淤胆型肝炎、药物性黄疸等疾病有治疗效果。本品属于中成药,患者在使用时需咨询医生,避免盲目用药。
1.肝功能损害
茵栀黄颗粒中的金银花、黄芩苷等成分具有抗炎保肝的作用,能够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和损伤。通过改善肝细胞微循环,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从而缓解症状并恢复肝功能。
2.胆红素升高
茵栀黄颗粒中所含的茵陈提取物能增加胆汁分泌量,提高胆红素的代谢率;同时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连、黄柏等也具有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功效。上述两种情况共同作用下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值范围之内。
3.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颗粒中的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这些中药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其中茵陈蒿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经典方剂,可导滞消积、泻火解毒;黄连解毒汤则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上述两个方剂合用后,其功效得以增强,对于新生儿黄疸所致的皮肤、黏膜黄染及发热等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淤胆型肝炎
茵栀黄颗粒中的黄芩苷具有抑制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而胆红素可通过竞争性抑制胆酸合成来减少胆汁淤积。上述机制有助于改善淤胆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瘙痒、乏力等,并可能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5.药物性黄疸
茵栀黄颗粒中的黄芩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药物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此外,黄芩苷还可以抑制肝细胞内胆固醇7α-羟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胆汁酸的合成,间接起到保护肝细胞免受药物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茵栀黄颗粒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以免影响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另外,患者需遵医嘱用药,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2024-03-21 13:41
举报茵栀黄颗粒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的急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I)型。也可用于其他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2014-08-28 21:11
举报向医生提问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新生儿多
典型症状: 病理性黄疸 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 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巩膜黄染 胆红素升高
临床检查: 病理性黄疸 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 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巩膜黄染 胆红素升高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
胆石通胶囊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复方鳖甲软肝片
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兼热毒未尽证。症见:胁肋隐痛或肋下痞块,面色晦黯,脘腹胀满,纳差便溏,神疲乏力,口干口苦,赤缕红丝等。
恩替卡韦分散片
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血清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
利肝隆颗粒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对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有较好的效果。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