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引起慢性肠胃炎的原因
补充说明:引起慢性肠胃炎的原因
a******W 2014-08-28 23:1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引起慢性肠胃炎的原因,主要包括饮食不当、感染、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等。
1、饮食不当
平时不注意饮食健康,经常吃辛辣刺激或者是生冷寒凉类的食物,可能会使胃肠器官受到刺激,从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患者可以多吃清淡的食物进行改善,比如小米粥、玉米粥等,也可以通过多喝热水的方式进行处理。
2、感染
如果患者的胃肠道部位受到细菌的感染,可能会使胃肠道黏膜受损,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甚至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的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精神因素
如果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可能会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也会使胃肠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游泳等,也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疗法的方式进行处理。
4、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患有慢性肠胃炎的人群,其后代患有慢性肠胃炎的概率会比较大,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胃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的方式进行改善。
5、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肠胃炎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糖铝、铝碳酸镁等保护胃黏膜。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胃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
2014-08-29 09:0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慢性肠胃炎的病因较多,其中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精神紧张、遗传因素、食物不耐受以及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肠胃炎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产生毒素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和损伤,进而引发慢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是主要治疗方法,如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一种铋剂联合应用。
2.长期精神紧张
持续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从而增加患慢性胃炎的风险。患者可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等方式减轻压力,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3.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个体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其他环境因素更易感,从而增加患上慢性胃炎的可能性。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由遗传易感性引起的胃炎。例如,可以使用克拉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4.食物不耐受
当机体无法分解某种特定的食物成分时,这些未被消化的分子可能会刺激胃壁,诱发炎症反应。诊断通常需进行血液检测以确定过敏原,然后通过调整饮食或使用代用产品来管理症状。
5.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环氧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使其更容易受到伤害。对于需要长期服药者,建议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片,以减少胃部不适的发生。
慢性肠胃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高纤维食物,如辣椒、炸鸡、芹菜等,以减少胃肠负担。定期复查如胃镜检查以及便常规和潜血试验,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2024-02-14 11:00
举报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急性胃炎的遗患 急性胃炎后,胃粘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1]胃炎。
二、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粘膜、或过度吸烟,菸草酸直接作用于胃粘膜所致。
三、十二指肠液的反流 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粘液,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粘膜,进一步引起损伤。由此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在胃窦部。胃一空肠吻合术患者因胆汁返流而致胃炎者十分常见。消化性溃疡患者几乎均伴有慢性胃窦炎,可能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有关。烟草中的尼古丁能使幽门括约肌松弛,故长期吸烟者可助长胆汁反流而造成胃窦炎。
四、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上已普遍受到重视,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内可找到壁细胞抗体;胃萎缩伴恶性贫血患者血液中发现有内因子抗体,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但胃炎的发病过程中是否有免疫因素参与,尚无定论。此外,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有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体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可能有重要意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减退或亢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提示本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五、感染因素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窦粘液层接近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旋杆菌(campylobacter pylori)存在,其阳性率高达50-80%,有报道此菌并不见于正常胃粘膜。凡该菌定居之处均见胃粘膜炎细胞浸润,且炎症程度与细菌数量成正相关。电镜也见与细菌相连的上皮细胞表面微突数减少或变钝。病人血中和胃粘膜中也可找到抗螺旋杆菌抗体。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和组织学变化可改善甚或消失,因此认为,此菌可能参与慢性胃炎之发病。但目前尚难肯定。
2014-08-28 23:12
举报向医生提问
贲门炎属慢性胃炎,仅是在胃粘膜炎症不同的部位而已。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提示不同的病因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贲门炎相对来说治疗时间需要长些,一般症状不是否明显的浅表性胃炎患者,建议以养为主即可,胃病是个慢性病种,需要慢慢调理治疗。积极的心态对病情也有很大益处。
多发人群:所有人
临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