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中西湿热可以考虑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等治疗措施,同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中药外敷、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是通过使用具有清热功效的中药材来缓解湿热症状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因体内湿热积聚而引起的口舌生疮、皮肤瘙痒等症状。该法能清除体内的湿热邪气,从而改善相关不适。
2.利水消肿
利水消肿通常采用药物如茯苓、泽泻等促进水分代谢,辅助身体排除多余液体。此措施有助于减轻由湿热引起的身体浮肿现象。通过增强肾脏排水功能,减少体内湿气滞留。
3.健脾祛湿
健脾祛湿主要是运用饮食调理及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如可选用党参、白术等药材煲汤饮用。上述方式旨在调养脾胃功能,进而提升运化水湿的能力。对于缓解由湿热所致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有积极作用。
4.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是指将配制好的药膏或散剂直接涂抹于患处,如可用黄连、黄柏研磨成粉后加适量醋调制成糊状外敷。此方法利用局部渗透作用发挥其清热燥湿的作用,有效改善湿热引起的皮肤湿疹、瘙痒等症状。
5.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涉及特定穴位的刺激,可能包括足三里穴、阴陵泉穴等,具体操作需由专业人员执行。此方法借助腧穴调节气血,以达到祛除湿邪的目的。适合缓解由湿热导致的肢体酸软无力、精神疲乏等情况。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助于维护机体正常运作,预防湿热的发生。若症状持续未见好转,建议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24-03-19 16:09

举报

医生回答(1)

季沫怡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归脾丸治疗你的疾病,考虑是不会有作用。气虚血瘀代表方剂是补阳还五汤。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有湿热,应该用清热利湿方剂。可以用当归拈痛汤加减。
脾胃湿热跟饮食有关。一般吃肥肉等油腻的东西会导致病情加重。气血两虚跟体质有关、指导意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尽量少吃肉。喝枸杞菊花红枣茶有一定好处。建议你最好找中医把脉后服用一段时间的中药。

2014-08-30 21:4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