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眼科> 眼睛干涩> 阳虚寒湿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阳虚寒湿通常是指阳虚证和寒湿证,是中医常见的证型,多由先天不足、饮食失节、劳逸失度、久病损伤阳气等因素引起。

1、症状

阳虚证的症状有面色苍白、口唇发紫、舌苔白滑、脉象沉细、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寒湿证的症状有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局部发凉、得温则舒、小便短而清长、大便溏稀、面色苍白、舌苔白滑、脉象濡缓等。

2、病因

阳虚证多由先天不足、过食生冷、劳倦过度、久病损伤阳气等因素引起。寒湿证多由外感寒湿、内生湿浊、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

3、治疗

阳虚证可遵医嘱服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治疗,也可以通过艾灸、推拿等方式辅助治疗。寒湿证可遵医嘱服用藿香正气丸、九味羌活颗粒等药物治疗,也可以通过拔罐、刮痧等方式辅助治疗。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014-08-30 22:03

举报

医生回答(1)

林梦雪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脾阳虚一般都是由脾气虚衰发展而来,过食生冷的食品,饮食失调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而致。平常不要再多进食生冷寒凉的食品,您可以到网上查一查食品的属性,酌情进食。治疗方面,鉴于先生您说的上火下寒,必忌大补食品,应进食一些温补性的食品。山药不失一个好的选择。

2014-08-30 22: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阳虚

阳虚是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证候。《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阴积潴的病证。此外,阳虚亦可见于心阳虚或脾阳虚。症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唇色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治宜温补阳气。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