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精神障碍> 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心悸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1.焦虑
应激障碍会导致个体持续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神经递质失衡,进而引发焦虑。焦虑情绪通常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威胁或困难的担忧和恐惧。
2.抑郁
应激障碍会引起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等减少,导致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症状出现。抑郁症状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患者可能会感到无助、绝望以及失去生活乐趣。
3.睡眠障碍
应激障碍时,由于压力大,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会抑制褪黑素分泌,从而影响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涉及脑干和边缘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问题。
4.记忆力减退
应激障碍状态下,体内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长期如此会影响海马体的功能,导致短期记忆受损。记忆力减退的症状通常表现在颞叶区域,与海马体的功能有关。
5.心悸
当个体经历强烈的应激事件时,身体会产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脏加速跳动以应对紧急情况,从而引起心悸的感觉。心悸常常被描述为心跳过快或不规则,这种不适感源于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反应。
针对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建议进行心理评估如问卷调查或面谈以确定是否存在相关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饮食健康,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症状。

2023-12-26 05:01

举报

医生回答(1)

郑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持续性回避,在创伤事件后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持续性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有明显的情绪变化,感觉麻木和回避引起创伤回忆的刺激;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持续性回避 在创伤事件后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回避的对象包括具体的场景与情境,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有关的交谈,在创伤性事件后的媒体访谈及涉及法律程序的取证过程往往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创伤性事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失去记忆也被视为回避的表现之一。回避的同时还有“心理麻木”或“情感麻痹”的表现,患者在整体上给人以木讷淡然的感觉,自觉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对过去热衷的活动同样兴趣索然,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不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环境无任何反应;快感缺失;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活动的回忆,害怕和避免想起遭受创伤的心情也较常见。似乎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难以表达与感受各种细腻盼的情感对未来心灰意冷,听天由命,严重时万念俱灰,以致发生消极念头,有自杀企图。

2014-09-04 10:5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应激功能减退 (应激障碍)

应激反应本来是机体正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其作用在于使机体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回答,只要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有益。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与本人承受能力比较而言),或者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将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出现诸如失眠、持续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无名低热等症状。应激功能的减退从而形成应激反应综合症。

  • 症状起因:1.应激源:常见的应激源有以下几项:A、严重的生活事件,如惨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袭击;被强奸或重大的财产损失。B、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和火灾等的对生命安全的威胁。C、战争场面,如敌对双方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2.个体易感性:上述应激源的存在无疑是发病的关键所在,但事实上,遭受应激的大多数人并不出现精神障碍。这表明个体的易感性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易感性包括:病前个性、躯体状况、年龄等。

  • 可能疾病: 创伤后应激障碍 反射性神经障碍症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